抗癌抗疫两不耽误,肿瘤患者应该这么做

特约撰稿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黄日清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贾琳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组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疫情期间,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该如何就医?就医过程中又该怎样做好防护工作?在这篇文章里,相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已从武汉蔓延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传染病最常见的改变是肺部的损害,CT扫描可见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因此也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

       但事实上此病毒的危害涉及全身多个脏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名称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COVID-19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有13.8% 的重症率和 3.8% 的病死率。60岁以上的患者更易变成重症。

△电子显微镜下的新冠病毒(来自 Wikipedia)

△典型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部 CT 影像。

       目前正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阶段,新冠状病毒毒力,个人易感性,和抵抗力是发病的关键,而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较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如何兼顾防疫与抗癌,是摆在众多肿瘤患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目前的一些热点问题。以下意见和建议谨供广大肿瘤患者参考。

肿瘤患者常见的就医问题如何解决?

为何肿瘤患者需要更加警惕新冠病毒的感染?

       与其他人群相比,肿瘤患者体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存在,需要消耗比正常人更多的营养供给,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其次,由于接受的各种肿瘤治疗措施(化疗、放疗、手术、免疫治疗等),对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全身的免疫功能往往处于低下的状态,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会降低。2020年2月14日,《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新冠肺炎的肿瘤患者的全国性研究,数据显示,与非肿瘤患者相比,肿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症的风险更高,恶化更快。如果肿瘤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由于机体的反应能力较低,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较难。因此,肿瘤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更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可否选择延迟就医?

       根治性化疗患者:目标是尽量治愈肿瘤,除了化疗的剂量,化疗的间隔也很重要,故根治性化疗应尽量完成。身体状态正常的肿瘤患者,应详细评估化疗风险进行系统化疗,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如某些药物使用后出现流感样症状或肺炎表现,请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就近就诊;即使推迟,也不建议超过一周。

       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建议按期在当地医院或者原就诊医院执行化疗,与医生做好沟通,如对肿瘤预后影响不大,可以适度延缓化疗。

姑息治疗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同样重要。姑息性化疗可酌情推迟,主要原因是患者大多数身体状况较差,一旦接受化疗,免疫功能往往会受到进一步抑制。即使在普通的环境下也极易出现感染,而在严峻的疫情环境下就更危险了。

       特殊人群:对于年老体弱、多次化疗免疫状态欠佳的患者,建议在提升免疫能力至正常状态后进行化疗治疗,在不明显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和或延长化疗周期。

       手术患者:急诊手术,在做好围术期防护的基础上应及时手术;择期手术,对于近期不影响身体健康的肿瘤患者,以及经综合治疗处于恶性肿瘤缓解期的患者,建议适度推迟手术。限期手术,对于进展期较快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在全面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及手术风险后,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手术治疗。

△图片来自Pixabay

       复查患者:如常规复查,建议咨询主管医生,可以在不影响疾病预后的前提下,稍加延缓复查;建议尽量避免住院复查,简化复查程序,提倡网络会诊,线上咨询等方式来得到后续复查的建议。

医院如何解决肿瘤患者的就医难题?

       此次疫情给广大肿瘤患者的就医带来诸多不便,不少专科医院(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会采取以下相应措施来帮助肿瘤患者:

       1、扩大云诊室规模:预约挂号在常规云诊室平台基础上,号召各级医师全面覆盖,全体参与,从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甚至是知名专家均开通线上问诊,以满足广大肿瘤患者的就诊咨询等需求。

       2、优化出入院管理:对于住院患者,医院简化了各种手续流程,各家医院尽可能采用手机APP(例如中肿掌上就医)的形式办理出入院等业务,加强对住院患者的隔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建议到院就诊患者减少陪同人员。

       3、义诊服务:目前很多平台开展了各个癌种的义诊服务,可以帮助肿瘤患者进行线上答疑。

患者就医过程中如何做好防护?

       1、就医途中或在医院内: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准备便携含60-70%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路上与医院期间,人与人距离尽量间隔1米以上。

       2、医院就诊期间: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并告知就诊人员;建议只做必须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尽量减少陪同人员。接触医院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未消毒前请不要接触口、鼻、眼。就诊时建议尽量缩短医院停留时间,回家时应立即更换衣服,认真洗手,且衣物尽快清洗。

       3、 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尽量固定陪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所有进入病房人员,均需进行体温检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餐前便后勤洗手,做到常用物品及时消毒等。

       4、 配合完成新冠病毒感染的排查: 对于必须进行各种内镜检查的患者,由于检查过程中需要吸出受检者的咽喉部、呼吸道、或消化道的分泌物,如有新冠病毒就极易造成污染。因此医院往往会要求患者先行胸部CT扫描及咽拭子核酸检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请给予配合。

肿瘤患者如何做好居家管理?

       1、静脉化疗改口服化疗有哪些优势?

       口服剂型的化疗药物,可以使患者在家中就能接受治疗,避免户外走动,降低感染风险。对于疗效等同、依从性高、副作用少的药物,建议口服化疗。

       2、如何管理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建议进行网络咨询,提前预防,科学评估,正确处理。建议提前向主管医生了解自己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提前备好相关药物,如止吐药、止泻药、降压药等,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若不良反应越来越重,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

       严重不良反应:联系主管医生,预约门诊,必要时急诊就诊。

       如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出现发热、乏力、咳嗽、气促等新冠病毒病的症状且持续存在,应尽快到当地指定发热门诊进行排查。排除人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且白细胞下降,可能与肿瘤治疗相关,需到医院急诊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3、如何鉴别肿瘤所致发热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癌性发热: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以及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一般以中低度发热为主,发展慢,病程长,少有呼吸困难。

       二者之间的鉴别:主要看CT扫描肺部是否出现病毒性肺炎特有的改变,以及核酸检测是否为新冠病毒阳性;是否有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接触史对早期鉴别诊断也很重要。

       4、居家管理的专家建议

△图片来自Pixabay

中国抗癌协会提出如下10条预防感染的专家建议:

(1) 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的基础上,既要吃饱、更要吃好;

(2) 增加摄入蛋白质丰富食物如蛋、奶、鱼、肉、豆类及坚果等,增加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 食物丰富多样,荤素搭配,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避免生、冷食物,不吃野生动物;

(4) 每天口服营养补充,不少于500大卡;优先选择高能量密度、高蛋白质的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

(5) 选择服用维生素、矿物质、鱼油、益生菌、益生元、抗氧化剂及免疫增强剂等保健食品;

(6) 增加饮水量,每天不少于1500ml;

(7) 规律作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8) 减少接触风险,经常洗手或消毒;减少外出,戴口罩,不参加群体性活动,远离疾病患者;

(9) 开展合适的个人体育锻炼,每天不少于30分钟,致身体发热或出汗;

(10)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的时间安排和方案选择,听从专科医生建议。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保证营养充足。


本文作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黄日清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贾琳

文章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