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论前沿策略,推动肿瘤诊治研究水平提升——首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正式举行

9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杂志主办的第一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在津举行。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任大会名誉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伟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郝继辉教授任大会主席。

论坛以线上与线下、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设置院士主旨、淋巴瘤、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儿童肿瘤、胰腺肿瘤、肺部肿瘤、肝胆肿瘤、国际专场、医院管理、头颈肿瘤、肿瘤麻醉与镇痛、妇科肿瘤、乳腺肿瘤、骨肿瘤、药事管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发表共16个专场,由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进行同步直播,直播观看量超194.2万人次。


01

开幕致辞

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伟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郝继辉教授致辞,表示创办“国际肿瘤前沿论坛”,旨在聚焦癌症前沿新问题,交流学科发展新态势,推动科学技术新探索,打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品牌。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汇集众多肿瘤学专家一起交流成果、碰撞智慧,使本次大会成为开阔视野、激励创新的思想盛宴,成为信息对接、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致辞,表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作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单位,始终不忘初心与使命,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肿瘤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布局,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加强优质资源共享和合作帮扶,积极构建覆盖肿瘤诊疗全周期、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更好地获得优质、有效、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教授致辞,表示医院始终和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作为中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医院的发展浓缩了中国医学的发展与变迁,也彰显了中国医者的精神与气节,体现了天肿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医院始终坚持“医教协同”发展模式,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在医疗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健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会名誉主席、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致辞,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景象,新兴医学机制理论、重大应用技术和交叉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精准医学等快速发展与应用,围绕肿瘤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实现肿瘤医学研究创新和整体诊疗水平持续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

02

主旨报告

曹雪涛院士、樊嘉院士、施一公院士、宋尔卫院士、于金明院士先后做了精彩报告,和全国肿瘤领域专家学者一起聚焦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分享肿瘤学科前沿的诊疗策略及经验,传递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助力肿瘤诊治研究水平快速提升。论坛搭建国际肿瘤诊疗学术交流平台,连线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权威医学专家学者,探讨国内外肿瘤临床及研究领域新进展,向世界传递肿瘤防治的中国声音。

南开大学原校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曹雪涛院士

《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发现与转化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樊嘉院士

《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西湖大学校长

施一公院士

《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宋尔卫院士

《Effector Immune Cell Deployment(EICD) in Tumor 

Immunophenotyping and Immunotherapies》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于金明院士

《精准肿瘤学新实践》


第一届天津国际肿瘤论坛将集百家之长,汇名医智慧,针对目前肿瘤治疗与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探讨,共话肿瘤防治的创新之道,为参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共同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助力加速实现肿瘤防控领域的新突破,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采编|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