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关注癌痛

2020年度的突发疫情,扰动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 也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命!在新冠防控期间癌症患者适当延缓治疗,对癌症的进展及预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癌症引起的疼痛却更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0%肿瘤患者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癌性疼痛,在癌痛患者中,癌性爆发痛的发生率可达33%~95%,在当前严峻形势下,癌痛成为倍受关注的医学、心理及社会问题,如何切实解决癌痛患者的实际需求,为癌痛病人提供合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和人文关怀,意义重大。


首先还是要强调个人感染防护,大量研究表明,环境表面是细菌的"储存库",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和避免交叉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癌痛患者的诊治以癌痛三阶梯药物镇痛为基本原则,科学严谨的区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将肿瘤原发疾病诊治与癌痛治疗有机结合,统筹兼顾。



1、鼓励癌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疼痛的发生,治疗癌痛应定期规律给药,首选口服给药或采用缓释贴剂等方式,既简单经济易于接受,又方便剂量调整,且患者有自主性,控释缓释药物治疗期间患者血药浓度稳定,不易成瘾及产生耐药,评估疼痛情况的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心理压力等精神状况。

2、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是1986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具体说来,就是将癌痛的镇痛分成三个阶梯: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比如可待因)加减非阿片类镇痛药和辅助止痛药;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强阿片类(比如吗啡)加减非阿片类镇痛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可能产生耐受,必要时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目前已将癌痛介入治疗纳入第四阶梯,包括神经丛损毁,鞘内吗啡泵,PCA泵以及脊髓刺激疗法等方法,作为癌痛非药物治疗的选择,为避免交叉感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建议适当暂缓进行四阶梯方法治疗。



3、 推荐在镇痛处方上体现多模式镇痛和联合用药的用药理念,以便于患者可以在药店购买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作为镇痛药物的选择和补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使用时要注意每天的最大使用剂量和用药禁忌(关注出血的患者,肾功能损伤、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风险)。

4、镇痛药物不一定要严格按照阶梯逐步给药,最新的研究证据显示:对于中度疼痛的患者,低剂量吗啡的效果要好于可待因,另外,辅助用药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梯联合镇痛药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必等到疼痛难以控制变成顽固性疼痛了再使用。

5、我们建议癌痛患者随时记录用药情况(品种、剂量、频率等)、建立记录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的“镇痛药物使用日记” ,记录不适或不良反应、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就诊或随访时医生或药师对当前药物治疗方案做一个全面、准确、快速的评估,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应该咨询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6、如果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不佳,应该仔细分析疼痛用药过程来找到可能的原因,即释阿片类止痛效果不佳最常见原因包括两个:(1). 剂量不足,如果一次即释阿片类剂量对疼痛没有缓解,那么下次的剂量应该增加,具体方法建议咨询医院官网上的麻醉专家在线问诊。(2).即释吗啡的剂量够,但由于用药的时间间隔过长,使得患者出现爆发性疼痛,因此可以适当缩短用药的时间间隔。

7、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定期使用通便药物以预防或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可以选择使用甲氧氯普胺或口服盐酸昂丹司琼片剂,阿片类药物引起过度镇静(如嗜睡)时可以考虑适当减量,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需及时使用μ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8、癌症相关性神经痛,单用阿片类药物无法缓解癌症相关性神经痛时,需使用阿片类药物联合神经类药物,可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惊厥药,一线治疗推荐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度洛西汀,但如果患者出现短暂而剧烈的爆发性疼痛,可根据病情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即释片,如果24h内爆发痛3次以上,应增加药物剂量。

9、慎用NASIDs,化疗的潜在不良反应(特别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血液(血小板减少或凝血)、肾脏、肝脏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可随着同时使用NASIDs而增加,如果要长期使用NASIDs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药物;如为联合用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

10、阿片类药物耐药是指为维持镇痛效果,不断提高药物使用剂量。多数病人所需镇痛药物增加是因为疾病的进展、疼痛加重,而精神依赖性(俗称“成瘾”)是指不为镇痛而是为寻求精神欲望,不能将二者相混淆,癌痛治疗如果选择缓释或控释性阿片类制剂,成瘾的可能性很低。

11、重视癌痛患者的心理治疗,适当增加音乐、冥想等心理干预方法,癌痛患者往往伴随抑郁、恐惧等心理变化,必要时可以让专业心理医师参与到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来,消除患者的心里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我们要医患携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合理应用综合干预的多重举施,关爱癌痛病人,实现最佳疗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丁超 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