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肺癌,你怕吗?——正确认识,合理治疗

特约撰稿人  ▏  徐志宏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组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癌症,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简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肿瘤。从我国近年来城乡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经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


从一些数字看肺癌: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癌症死因。《2018全球癌症统计》中:肺癌新增病例占总新增病例11.6%;死亡病例占总死亡病例的18.4%在所有癌症中居第一。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在国内,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第1位,女性中第2位。


那么肺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以上是常见的导致肺癌发病的原因。

肺癌的病理分型


       按组织学分类,肺癌分小细胞肺癌 (SCLC) 和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左右。 根据不同病理亚型,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鳞癌约占30%,常见于男性,与吸烟有密切关系;腺癌比例最高,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约占60%,女性和非吸烟者常见;大细胞癌约占10%。 它们之所以被归为一类,主要是因为它们生长模式相似,治疗措施也有类似之处。


肺癌有哪些常见症状?


       咳嗽、咯血、胸闷、气喘、体重下降和发热是肺癌常见的症状。有以上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一些因肺癌局部扩散或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肋骨神经;呼吸困难:肿瘤压迫大气管;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脑转移:头痛、眩晕、视力异常、单侧肢体无力;骨转移:骨痛;肝转移:肝腹水、黄疸、转氨酶升高等;淋巴结肿大、男性乳房发育等 。

肺癌的早期诊断

       1、X射线:无痛苦,诊断率高,胸片上肺癌病灶密度均匀、较浅。癌性空洞多为偏心,厚壁,内壁凹凸不平。有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线片可为阴性,但在电视透视下可发现病变或其间接征象。

       2、痰液检查:简便易行、无痛苦、可反复进行。

       3、支气管镜:具有操作简便、镜体软、患者痛苦小、照明好、视野大而清晰、可深人到四级支气管等优点,从而可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纤支镜可在支气管内直接发现肿瘤的存在,还可发现及辨别其间接病变如勃膜充血、粗糙或瘫痕样改变等。

       4、CT/MIR:图象清晰、分辨力高、患者无痛苦。能检出0.5-1cm的块影,可早期查出细小胸膜转移灶。根据CT值推测肿块良恶性,区分少量胸水及肿瘤,并有助于肺癌精确分期。


了解完症状及诊断,肺癌的治疗有哪些呢?

       不同的临床分期,会有不同的治疗策略。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较早期 (I 期、II期和部分IIIa期 ) 的肺癌患者。对于晚期 (IIIb或IV期)患者,则以放、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但具体情况也要视病人状况而定。

       (1)手术治疗是治疗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最大范围切除局部病灶及附近淋巴结和受侵组织。I-II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无手术禁忌症,应首选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除很少部分 (I期)外,均应先行化疗,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


       (2)放射治疗: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可用于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属于局部治疗方法,不能解决远处转移的问题。非小细胞肺癌对放疗不太敏感。


       (3)化学治疗属于全身治疗,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肺癌治疗方法。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有效率达到60-9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除用于不能手术及中晚期患者外,还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和术前诱导化疗,有效率在30%左右。

       (4)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细胞内一些特定的靶点,有针对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找到靶点是关键!目前已经明确的靶点有很多,有系统治疗药物的主要是EGFR、ALK、ROS1、MET及BRAF等。


        (5)抗血管生成药物:

       肺癌的治疗方案如化疗及放疗对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已经进入瓶颈期,其中针对血管生成的药物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血管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也与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以及多靶点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安罗替尼,两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得到国内外实验研究数据证实。其中贝伐珠单抗在我国肺癌上市研究(Beyond研究)中无进展生存期(PFS)9.2个月较单纯化疗延长2.7个月,总生存期(OS)更是达到了24.3个月。安全性方面3级及以上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不足5%。

       (6)免疫治疗是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杀伤肿瘤细胞。从一幅图简单看一下免疫系统是如何杀伤肿瘤细胞的。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不同的是:靶向治疗作用的是肿瘤,但免疫治疗作用的是免疫细胞,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NSCLC的免疫治疗体现在:

       PD-1/PD-L1抑制剂:即通过解除癌细胞对自身免疫细胞的抑制(即拆除伪装),从而让自身免疫细胞重新工作起来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最后总结一下目前的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肺癌的治疗,尤其是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已经进入了一种Chemo-free的治疗新格局,从最早开始的化疗时代我们关注的TTP人群,开始逐渐改变为关注靶向及免疫时代的PFS,在免疫治疗如火如荼的时代,我们更多临床医生开始重点关注了患者的OS。三代同堂的时代,带来了更多临床治疗的选择,患者的治疗思路也给我们清晰的区分出了一线用药方案、二线及三线用药方案,各大指南也在推陈出新的指导我们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选择。全程管理患者的思路也在当今时代成为治疗的主流,但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

徐志宏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河北省肿瘤内科诊疗中心

医学博士,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肺癌、乳腺癌及消化道等肿瘤的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注重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姑息治疗。

主持河北省卫生厅课题项目4项,获得河北省医学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SCI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