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肝癌发病率较高,而手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改善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现中国抗癌协会与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展“肝癌转化治疗交流项目”,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模式,打造多学科诊疗规范化治疗平台,引用新药与新治疗方案的临床转化,使更多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完善肝癌在我国治疗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到2025年总体癌症生存率提高10%的目标。
2022年7月16日,中国抗癌协会ALCC肝癌转化治疗交流研讨会郑州专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德宇教授和河南省肿瘤医院黄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在开场致辞中,两位教授一致指出,我国是肝癌大国,目前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在初诊时已属中晚期,能得到早期治疗的患者较少,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新契机,如何让系统治疗在肝癌治疗中走向前沿,发挥更好的效用值得进一步探索,以通过更好的治疗理念和更优的治疗方案,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乐转乾坤】
本篇章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李学民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捷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对中晚期肝癌的术前治疗探索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外科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切除为中晚期肝癌病人获得根治带来希望,缩瘤降期后的肝切除病人的生存获益显著改善,其中一项研究纳入101例接受靶向治疗联合PD-1抗体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转化切除率为24%,1年生存率达95.8%;此外,新辅助可能帮助外科学可切除肝癌提高疗效,目前转化治疗的疗效预测亟待研究,转化后的切除是否增效仍需对照研究的证据。
在讨论环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中林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毅教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培豪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临床经验。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云检教授从肝癌转化治疗看原研药物临床价值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随着系统治疗药物有效率的提高,为肝癌转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报告中指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短期快速缩瘤是转化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肝癌转化治疗带来更多可能。药物对于手术的影响值得临床医生关注,仑伐替尼停药窗口较窄,最大程度保证转化治疗疗效及手术安全实施。此外,原研仑伐替尼疗效稳定,循证证据与临床应用经验丰富,是满足中国疫情常态化用药下肝癌治疗需求的优选药物。
在讨论环节,河南省人民医院董亚东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丽娟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岳学良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蒙博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临床经验。
【乐鉴明效】
本篇章由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和振坤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马超教授主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宗红教授对2022ASCO仑伐替尼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解读,宗红教授指出,在非病毒性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群中,仑伐替尼相较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生存获益更大。REFLECT研究事后分析显示,在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肿瘤缓解迅速、持久,且获得客观缓解的患者可获得较长生存时间。多研究显示,仑伐替尼联合免疫能获得较高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获益,其中一项研究纳入50例晚期HCC患者,使用仑伐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27.1个月;另一项研究纳入20例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治疗的HCC患者,ORR为45%,DCR达90%,中位PFS为10.4个月。此外,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肾癌一线、子宫内膜癌二线中均较对照组显示出较长的PFS2获益,进一步确认其抗肿瘤效应。
在讨论环节,河南省人民医院贾江坤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季敏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王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临床经验。
河南省人民医院薛飞教授就仑伐替尼转化治疗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分享,1例IIIA期HCC患者接受了仑伐替尼联合PD-1治疗后行TACE治疗,患者耐受性良好,肿瘤逐渐缩小,甲胎蛋白(AFP)呈下降趋势。但停药后AFP显著升高,疾病发生进展。经多学科诊疗(MDT)讨论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并继续使用仑伐替尼联合PD-1,再次评估显示癌栓明显退缩,AFP显著下降,经手术切除后患者继续口服仑伐替尼,目前患者恢复顺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占国教授对外科视角下的肝癌转化治疗进行了精彩报告,报告中指出,手术治疗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面临初始可切除率低等问题,将中晚期肝癌转化为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是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以系统治疗为基础的转化方案尚处探索阶段,转化成功的关键是筛选出合适的潜在可切除人群,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多因素个体化、动态把握治疗疗程和手术的最佳时机,有效处理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在讨论环节,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段希斌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丁洋教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季予江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临床经验。
李德宇教授和黄涛教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会议的价值,两位教授指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目前转化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引起学者们不断探索和实践。MDT模式有助于制定全面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实现转化治疗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联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药物给肝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和希望,目前在多种治疗手段下如何优化治疗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