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麻醉之家
“关爱生命,科学抗癌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
——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系列科普
得了肿瘤,出现疼痛怎么办?
疼痛是一种与伤害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体验,正常生理条件下,它提供身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起到躲避伤害或提醒身体存在病变,是生命自我保护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功能。然而过度强烈的疼痛或持续不止的疼痛就会让身体饱受痛苦,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自杀倾向。癌痛就是一种长期存在,逐渐加重的疼痛,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因此丧失生活的勇气。
一、肿瘤为什么会引起疼痛?
1、肿瘤直接引起疼痛
肿瘤组织可压迫或破坏感觉神经丰富的组织或器官,引起疼痛,这种疼痛可随肿瘤变大,越发剧烈;肿瘤可以导致肠道堵塞出现肠管功能异常,无法排便,引起剧烈的腹部胀痛;肿瘤可以出现破溃,并出现感染出现剧痛;肿瘤可以压迫血管或肢体的神经引起肢体水肿,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
2、肿瘤治疗引起疼痛
肿瘤术后出现感染、狭窄、堵塞等可引起局部疼痛;化疗药渗漏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出现疼痛;某些化疗药可出现周围神经炎出现手脚末端疼痛麻木感;放疗可引起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骨坏死、骨折等而出现疼痛。
3、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患者免疫低下可发生带状疱疹出现神经痛,也可因为某些特定的姿势或动作而出现神经肌肉方面的疼痛。
二、肿瘤患者出现疼痛怎么办?
1、如果出现疼痛,首先不要惊慌,因为疼痛是身体自我提醒的表达方式,告知患者需要休息和肿瘤方面的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的肿瘤治疗。
2、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是非常高的,据统计可高达90%,因此出现疼痛并不代表比别的肿瘤患者要严重。
3、目前在癌痛治疗方面有很多优秀的止痛药物,也有非常成熟的有创疼痛治疗技术。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80%~90%的癌痛患者可以得到充分的缓解,难治性癌痛也可经过其他治疗技术和手段减轻疼痛程度。
三、肿瘤患者疼痛治疗常见误区有哪些?
1、以往误区:肿瘤患者一旦出现疼痛,就认为晚期了,无法控制了。
专家解读: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大部分患者都是轻度疼痛,进行规范疼痛治疗,癌痛基本上是可以良好控制的。
2、以往误区:止痛药吃早了,吃多了以后再用就不管用了。
专家解读:忍痛不吃药的患者会有痛觉敏化现象,相同程度的疼痛感觉更加强烈,反而比早期、及时用药的患者需要更多的止痛药。所以及时规律应用止痛药就是最好的减少止痛药的方法。
3、以往误区:口服止痛药仍无法控制疼痛,就再也没有其他方法,离死亡也不远了。
专家解读:口服止痛药分不同类型和等级,轻度止痛药用于轻度疼痛,重度止痛药用于重度疼痛,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时,还可行其他疼痛治疗,如微创神经射频治疗、鞘内泵等。
4、以往误区:出现疼痛就要求打杜冷丁,而吗啡等于鸦片,吃了会上瘾,吃上这个就快到生命尽头了。
专家解读:杜冷丁和吗啡都属于阿片类止痛药,每种药的都有各自的药物特点和属性,目前杜冷丁是不合适用于癌痛长期处理的。经过医生规范化药物止痛治疗,疼痛基本上是可以缓解的,上瘾发生率非常低。
5、以往误区:癌症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会缩短寿命。
专家解读: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强效的止痛药,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医生会根据患者疼痛特点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良好控制疼痛可以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四、肿瘤患者疼痛除了口服止痛药外,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肿瘤患者疼痛严格应用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后,仍有剧烈疼痛,或因不能进食,有药物禁忌,或者不能耐受止痛药副作用,服药经济负担过大等原因都可考虑行以下微创治疗技术。
1、神经阻滞和药物毁损技术
神经阻滞是阻断组织和器官伤害性刺激向大脑传导的过程,从而缓解疼痛。外周神经阻滞可用于癌症疼痛范围小的部位,如头面部,四肢,浅表的胸腹部等;连续性硬膜外阻滞可适于颈部到骶部脊神经分布区的顽固性晚期癌痛;腹腔神经丛阻滞和药物毁损主要用于上腹部脏器的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特别是胰腺癌的疼痛,是癌痛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微创神经射频治疗技术
神经射频治疗是对支配疼痛部位的神经进行调理或毁损的方式进行缓解疼痛。近几年来,该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癌痛治疗方面也越发成熟,逐渐成为治疗局部癌痛的有力工具。
3、椎体成形技术
该技术是向脊柱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治塌陷,缓解疼痛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适用于肿瘤发生椎体转移破坏的患者,可以防治压缩性骨折,杀死局部肿瘤细胞,稳定脊柱,减轻疼痛的作用。
4、患者自控镇痛技术
是将静脉止痛药用止痛泵的方式,让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和自我需要,自己控制,将药注入静脉或皮下等地方,缓解疼痛。这种方式适用于住院期间难治性癌痛的控制。
5、鞘内镇痛技术(鞘内泵)
该技术是通过微创手术,把止痛药通过导管直接输注到脊柱中间腔隙(蛛网膜下腔:里面有传导疼痛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止痛药的应用,据统计,其吗啡使用量仅需口服的1/300即可达到相同的止痛效果,属于中枢用药,全身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24小时持续给药,提高疼痛控制的稳定性,可以根据患者疼痛需要,调整剂量给药设定参数,是目前国内外镇痛领域最为先进的止痛方式之一。
6、脊髓电刺激技术
脊髓电刺激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用麻刺感去替代病变部位的疼痛感,具有不破坏神经,治疗过程完全可逆,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等突出优点。堪称癌痛的有创治疗中的绿色疗法。在美国,每年有近二十万例患者接受这样的治疗,并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对于肢体及躯干局限疼痛都可以考虑采用该技术治疗;尤其对于阿片类药物控制不佳的癌性神经性疼痛,可获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