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侯跃平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组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
谈起肺结核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慢性感染性的疾病。而肺癌和肺结核不同, 它是一种恶性肿瘤。既然肺结核和肺癌都发生在肺里,那肺结核和肺癌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医学上肺结核跟肺癌又怎么区分呢?对此许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的疑问。我们今天就简单谈谈肺结核,并且聊聊它和肺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什么是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顾名思义,就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结核杆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细菌家族。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结核杆菌存在于多种哺乳类动物中,包括人,牛,鸟,鼠等等。其中引起人类结核病的叫做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和其它一些不常见结核杆菌有时也能引起人类的感染,但一般而言并不常见。人型结核杆菌感染一般是通过呼吸道传染来实现人传人的传染。事实上,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多种脏器,但以肺脏为主,因此肺结核病是最为常见的结核病。
△ 结核杆菌电子显微镜图像
肺结核病的传播
肺结核病的患者通过说话、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可以喷射出飞沫。这些飞沫可将结核杆菌传给附近的人。这些飞沫有时候非常小,并可漂浮较远的距离。尤其是在密闭的环境里这些飞沫有时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当结核杆菌通过飞沫被吸入到另外一个人的肺部时,飞沫中存在的结核杆菌就可以在新的宿主的肺里存活繁殖并引起肺结核。肺结核病的全身症状包括:低热、入睡后出汗、乏力、消瘦等等。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咳血、胸痛。不同程度的肺结核病可以有不相同的临床表现。
并不是每个无意中吸入结核杆菌飞沫的人都会得病。有的时候如果结核杆菌的数量比较少或者这个人的免疫力比较强,少量传入的结核杆菌就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掉而不会产生结核病。当进入人体的结核杆菌数量比较多或者这个人的免疫能力较低时,结核杆菌就有可能在人体里存活下来并且大量繁殖产生感染病灶。所以说,有的时候人们可能接触过肺结核杆菌,甚至已经得了肺结核病,但自己并不知道,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当患者进行结核皮试,即检测有无结核杆菌感染的医学检查,才发现此前有过结核杆菌的感染史。
肺结核病的分类
医学上常常把肺结核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患者为首次接触肺结核杆菌并且已发病,常见于儿童。影像学上原发性肺结核病可以表现为肺内病灶、伴有肺门和纵膈的淋巴结肿大。而更为常见的类型是继发性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目前已知:当肺结核杆菌进入身体后会受到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压制从而无法大量繁殖,这个最初的结核杆菌感染因此可以变成一种比较隐蔽的感染。但这些细菌的一部分并没有被身体的免疫力杀死而只是暂时潜伏下来、暂不繁殖。当患者处于免疫力降低的时候,比如年龄增加、营养不良、接受抗肿瘤治疗等,被压制的肺结核杆菌就得以逃逸免疫监控、大量繁殖,进而形成越来越严重的病症。这就是我们临床比较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在影像学上的改变是以肺部的增殖性病灶为特征。在 X 光和 CT 上有多种表现,比如浸润影、大片实变影、结核球形病变、结核钙化灶、纤维空洞灶等等。此外,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灶常常出现在肺的上部,多为单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 CT 检查比较容易发现肺结核的变化。
△ 继发空洞型肺结核病 CT 影像
有时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类似于肺癌,自然就需要进行深入的鉴别诊断了。有助于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和肺下叶背段,常见多肺段侵犯,X 线影像常呈多形态表现共存(例如同时呈现渗出、纤维化和干酪性病变),常伴有钙化,常伴随支气管扩散灶;结核球直径多在 3cm 以内 , 周围可有卫星灶;可伴有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与粘连。对于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综合分析这些影像学特点,再结合临床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往往可以区分肺结核病与肺癌。但对于更难鉴别的病例,还可以考虑通过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或采集少许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进一步区分肺结核病和肺癌。
△ 中心型肺癌的 CT 影像
肺结核病与肺癌的关系
虽然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癌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都有可持续咳嗽、咳血、消瘦、发热、胸痛、呼吸困难、食欲减低,但在病理上两者的发生发展过程迥异,肺癌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肺结核病患者。有回顾性的研究显示:长期慢性的肺结核病程可以造成肺部组织的慢性炎症改变,后者可以诱导肺癌的发生。因此患上肺结核病就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肺结核病的及早治疗也很有利于预防肺癌的发生。在治疗上,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肺癌却是恶性度很高的恶性肿瘤,治疗的失败率较高。而肺结核病的治疗又与肺癌的治疗完全不同。因此,如何从肺结核病患者当中及早识别肺癌病灶、及早进行抗癌治疗,就成了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专家介绍
侯跃平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
影像诊断科主任
医学博士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并在 2007 年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获取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在校时曾获取多次奖学金。在美期间曾在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MIR 放射研究院接受专业训练,并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放射科任职,拥有多年丰富的诊断及介入放射经验,同时还是美国放射学会及美国介入放射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