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无畏,创介未来丨《新冠疫情期间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发布会在沪举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自201912月爆发以来,国内各地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患者的正常诊疗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将疫情对疾病诊疗的影响降至最低,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继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肝癌患者全程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之后,该院颜志平教授又牵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已线上发表于《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626日下午,《指导意见》发布会于上海以线下线上的形式成功召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颜志平教授任执行主席,刘凌晓教授主持会议,《介入放射学杂志》名誉主编程永德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与全国各地的肝癌领域专家们、多家媒体记者一同线上参会。

 

大咖致辞:披荆斩棘,不忘使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

会议伊始,樊嘉院士致辞指出,在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以肝癌为代表的恶性肿瘤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5月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肝癌患者全程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为疫情下的肝癌诊疗提供了重要助力。外科治疗对场所条件要求高,受疫情影响开展受限,而介入治疗因其可及性高、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外科治疗有效的替代性方案,在疫情防控阶段承担着关键职能。本《指导意见》的发布旨在为介入科医师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全、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更好地发挥介入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对于疫情常态化管理下肝癌介入治疗的管理非常有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颜志平教授

颜志平教授表示,中山医院在樊嘉院士的领导下不仅做到精准防控疫情,而且临床医疗保持了最高的状态。樊嘉院士组织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肝癌患者全程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强调,介入治疗是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疫情期间暂时无法进行外科治疗的肝癌患者,是有效的替代性方案。为更好贯彻这一指导精神,我们组织编写了《指导意见》并正式发布。本次发布会旨在更好地推广《指导意见》,让介入治疗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好地发挥作用。

 


《介入放射学杂志》名誉主编程永德教授

程永德教授介绍,《指导意见》从完稿到发布仅仅约20天时间,内容非常丰富,从介入治疗概况、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疫情期间的策略、注意事项等各方面,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证肝癌介入治疗更加安全、合理、有效地进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发布非常及时,意义重大,颜志平教授和专家团队为介入界做了一件大好事。今后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指导意见》,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主持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凌晓教授



 

发布仪式

 

专题报告:发挥介入治疗优势,确保疫情下肝癌治疗安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海鹏教授

于海鹏教授对《指导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详细介绍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更好发挥介入治疗的优势。第一,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对操作条件、医院配置等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拟行手术治疗但不具备如期手术条件的患者,介入治疗可成为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为后续外科治疗做衔接。第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可实现肝癌转化与降期,为后续手术切除创造机会,因此对于疫情期间无法如期手术的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可选择先行TACETACE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方案治疗,稳定病情同时可能获得降期手术切除机会。第三,与外科手术相比,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在疫情期间,消融治疗是早期肝癌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第四,对于等待肝移植的患者,TACE、消融治疗等在内的肝癌姑息治疗方法均可被用于桥接治疗。第五,对于高复发风险的术后患者,术后可选择辅助TACE治疗或TACE联合系统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此外,对于出现肿瘤破裂出血、梗阻性黄疸等紧急情况的患者,介入治疗手段可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关于疫情期间介入治疗策略,《指导意见》指出,提倡精细化TACE以减少肿瘤异质性导致的疗效差异。TACE联合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联合药物应选择兼具较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较高客观缓解率(ORR)、使用和管理更为方便的口服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等)。

《指导意见》还强调,介入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适当地保肝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应做好防护工作,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三级医院可通过互联网为基层医院提供指导,线上线下渠道保障患者配药。《指导意见》还对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处理、新冠疫情期间肝癌患者的康复与随访等提出了相应建议。

 

 

媒体采访: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多角度提升疫情下医疗救治能力

樊嘉院士:上海3月份的疫情大暴发对医院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之下,做到了既有效防控疫情,又保障医疗工作不停顿。全院上下按照上海市统一要求严格定期监测核酸,并辅以抗原检测,对于没有48小时内核酸报告的急诊抢救患者,以抢救生命为先,根据情况在缓冲区检测核酸。对于大量外地患者的就诊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来满足。用药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大批志愿者助力保障药品配送。总之,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医疗安全、后勤管理等多方面满足患者需求。

颜志平教授:疫情防控期间,医疗资源非常缺乏,患者就医难,指南共识推荐的常规首选治疗可能需要改变。TACE是公认的中晚期肝癌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手术有困难的肝癌,消融治疗是很好的补充。与外科相比,介入治疗占用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少,患者恢复较快,理应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其作用。《指导意见》的发布旨在请同道们一起出谋划策,为有条件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在疫情期间提供医疗支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通过对两个楼层介入手术室的合理调配,目前为止,实现了零新冠阳性患者,做到了抗疫与肝癌治疗两手抓。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国良教授

邵国良教授:介入治疗经过5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融入,手段越来越多,给更多的患者创造了生存机会,使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好,且创伤更小。本次疫情使得介入治疗的作用在肝癌中更加凸显。目前介入治疗的开展已非常普及,治疗量巨大,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介入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介入治疗将更趋精准和微创,同时通过与靶向、免疫治疗的联合,介入治疗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金龙教授

金龙教授: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是医生的职责。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创伤微小、疗效确切住院周期对场所环境的要求相对灵活,因此在外科手术受到疫情限制的情况下,介入治疗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介入治疗后靶向或免疫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是我们介入科医生应该关注的。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明教授

赵明教授: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要根据疫情、肝癌患者身体情况、肝肿瘤负荷和肝功能情况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措施。当前我们一直倡导精细化TACE治疗。肝内肿瘤负荷较小的可通过精准TACE取得好的疗效,对肿瘤负荷较大、需要反复TACE治疗者,可选择TACE联合TKI靶向药物,延长患者的PFS临床研究显示,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ORR很高,可显著延长PFS《指导意见》明确推荐,TACE联合仑伐替尼等药物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TACE治疗间隔,有助于减少患者来院频率。此外,对于不能及时住院却仍需接受TACE的患者,可先选择TKI口服作为桥接治疗。选择药物时,应基于临床循证证据的级别,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可及性多方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石教授

周石教授:近年来,靶向和免疫药物在肝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中晚期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TACE作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基石,联合靶向或免疫治疗联合后治疗疗效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TACE疗效欠佳的患者中TACE联合靶向或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熊斌教授

熊斌教授:疫情期间医疗资源受到挤压,临床医生应灵活应用各种治疗手段,在可操作的情况下选择可及的、对患者有益的治疗。比如,我国指南推荐TKI用于b期肝癌患者,包括术后高危复发风险的人群,口服药物的可及性较强,这些患者在疫情期间可先将口服TKI药物作为首选,待疫情缓解后接受介入或其他治疗。

 

会议总结:希望《指导意见》仅仅是一个应急预案

颜志平教授总结表示,国家实行“动态清零”政策,散发性新冠病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部分地区医院的正常诊疗,希望在《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介入科医生能够沉稳应对特殊时期的肝癌治疗。当然,希望《指导意见》仅仅是一个应急预案大家能够尽快恢复安全自由的就医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在此特别感谢《指导意见》作者团队:邹英华 教授、颜志平 教授、于海鹏 教授、金龙 教授、黎海亮 教授、李家平 教授、李佳睿 教授、刘瑞宝 教授、李肖 教授、邵国良 教授、邵海波 教授、熊斌 教授、杨光 教授、尹国文 教授、赵剑波 教授、赵明 教授、周石 教授、朱旭 教授、刘凌晓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