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补先后天功能,增强和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法则,对预防和治疗癌瘤及带病延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西医并重治疗癌症不是各种中西医疗法的拼加和累积,也不是一种疗法失败后再换另一种疗法,而是综合分析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把各种中西医疗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大程度降低副反应。
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症状、防止复发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根本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补先后天功能,增强和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法则,对预防和治疗癌瘤及带病延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亦被视为扶正抗癌大法的延续,化疗、放疗、靶向等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亦可为中医抗癌的补充和延续,西医的免疫疗法等可视为中医扶正大法的补充。西医疗法大多副作用明显,如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以及肝肾毒性和手术的损伤等,配合用中医药治疗可减毒增效。扶正抗癌可以贯穿癌症治疗的始终:早期或术后,患者体质较好时,以抗癌为主,兼顾扶正;中后期或术后、多种治疗后,患者体质较差时,以扶正与抗癌并重,或以扶正为主,抗癌为辅,准确辨证后以化痰、活血、益气、利水等,并配合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辨证论治,以扶正抗癌之剂防止出现局部复发及转移,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肿瘤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有相当部分的癌症患者经过规范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以带瘤生存,且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笔者多年来就基层癌症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就医方式做了大量的探索,总结出了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在中晚期癌症中的运用模式:西医治疗早中期癌症以手术、放疗、化疗、微创介入等为主,中医药可全程参与;中晚期癌症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为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部分患者争取治愈。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法需要综合考虑肿瘤患者病情,根据肿瘤患者的生物学特性、分期、患者体质强弱、中医辨证分型等给以全面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此疗法尤其适用于不能开展大规模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基层医院。笔者所处基层医院,多年来在临床中大量应用,效果显著,现列举3则医案如下。
卵巢癌晚期术后复发案
患者,女,48岁,2020年6月22日初诊。主诉:腹疼,腹胀伴纳差、乏力4天余。症见: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腹部胀痛,进食后尤甚,偶有胸闷气短、疲乏无力,活动严重受限,纳差,夜寐欠安,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患者3年前行卵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引起的多浆膜积液,术后病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癌组织广泛及左右宫旁、双侧卵巢、双侧输卵管及伞端,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结肠及胰腺等可见癌转移。术后行常规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卡铂,化疗6个疗程后病情平稳。入院后经腹部增强CT、彩超等检查,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为:卵巢癌术后复发;腹腔转移癌伴腹腔大量积液(lV期);肺部感染。西医治疗以抗癌、抗炎、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先抽腹水,再以顺铂100mg加生理盐水分次腹腔注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5mg,速尿20mg。另以体外高频热疗,隔日1次,1次1小时。
中医诊断为:卵巢癌(痰瘀痹阻、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痰利湿,和胃降逆。中药制剂以康艾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中药方以五苓散、六和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茯苓15g,生白术30g,猪苓15g,泽泻15g,车前子15g,旋覆花10g,代赭石10g,紫苏10g,藿香6g,砂仁6g,陈皮10g,半夏10g,薏苡仁30g,白蔻仁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火麻仁30g,槟榔20g,莱菔子15g,川芎10g,海螵蛸15g,甘草6g,生姜6g。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经治疗10天后症状明显缓解,好转出院。3周后再次入院治疗,其间以中药调理,经2个疗程治疗后腹痛、腹胀、纳差等症状消失,复查腹水已消失。后间断中药调理,于2021年3月又出现肺癌转移伴胸腔积液,按以上方案继续治疗,病情平稳。
按卵巢癌为妇科三大肿瘤之一,早期以手术及放化疗治疗为主,效果较好。此患者为晚期卵巢癌,多发转移,前期经过手术等常规治疗,3年后复发,出现胸、腹腔积液。本病诊断明确,患者术后、多疗程化疗,基础病多,正气虚弱,体质较差,症状重,单纯西医治疗不能充分缓解患者症状。为稳定疗效,解除患者病痛,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个体化辨证论治,巩固提高疗效。
综合考虑患者目前症状及既往病史后,以西医化疗药顺铂腹腔灌注,配合体外高频热疗抗肿瘤、控制胸腹水。中医治疗以旋覆代赭汤合六和汤和胃降逆,减轻化疗副反应,减毒增效;五苓散健脾化湿利水;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火麻仁、槟榔、莱菔子润肠通便,川芎活血行气。中医治疗以中药口服及中药制剂静滴,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化痰利湿、益气和血、扶正抗癌之疗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标本兼治,收效甚好。
肺腺癌术后转移伴肠梗阻案
患者,女,48岁,2020年4月17日因“肺癌病史3年余,腹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1天余”收治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腹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明显,进食即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大便不通5天,排气不畅,小便正常。舌暗红,薄白腻,脉细弱。患者于2017年行肺癌手术,术后两月发现肋骨转移,基因检测完善后服用吉非替尼4月后耐药,服用奥希替尼6月后又耐药,出现肾上腺、胸椎转移等,在多家医院反复治疗,针对肋骨转移行放疗,用过培美曲塞、白蛋白结合紫杉醇、顺铂等化疗药,并间断配合中医药治疗。入院后腹透示:膈下见游离气体,全腹见数个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影,诊断为肠梗阻。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为肺癌伴多发转移(lV期)、肠梗阻、腹腔积液、窦性心动过速。西医治疗以抗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中医诊断为肺癌、腹痛(痰热腑实、气虚血瘀)。治以痰瘀同治,益气养血,扶正抗癌。中药灌肠处方:生大黄30g,芒硝30g,炒枳实30g,炒莱菔子30g,槟榔30g,川芎10g,川牛膝15g,火麻仁3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水煎煮,每次取汁150ml加开塞露40ml深部直肠灌注,保留30分钟,1日2次。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气海等穴位,留针30分钟,再以艾灸,1日1次。中药制剂以康艾注射液50ml、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日1次。
经以上治疗,4月19日患者大便已通,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复查腹部正位片显示:不全梗阻。停中药灌肠,以中药口服,全方如下:红参15g,代赭石30g,炒枳实15g,槟榔30g,旋覆花15g,木香10g,炒薏苡仁30g,生白术30g,火麻仁30g,川牛膝15g,生大黄10g,川芎1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贝母10g,海螵蛸15g,生姜6g,甘草6g。每剂药加水2500ml,文火煮煎1小时左右,取汁600ml,另以芒硝60g与大白萝卜1个切块共煮,取汁加入中药液中口服,每次200ml,1日3次。其余治疗方案不变。
4月23日,患者诉腹痛症状已消失,查腹部正位片示: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肠梗阻已愈。
按本案为肺癌术后多发转移,又因饮食不慎出现肠梗阻,排除腹部转移,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以中药灌肠、口服、针灸、中药制剂配合应用,真正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特点,尤其灵活应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治疗老年性高位肠梗阻的经验方,取得了满意疗效。在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中,并发症的治疗是很棘手的问题,如胃、结直肠、腹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往往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效果都不好。笔者遇到过多例并发肠梗阻的患者,最初也是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但效果较差,后来逐渐摸索,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灌肠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拔罐、刮痧、中药口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一般数日内即可解决患者的肠梗阻问题。笔者体会,中西医并重治疗癌症不是各种中西医疗法的拼加和累积,也不是一种疗法失败后再换另一种疗法,而是综合分析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把各种中西医疗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大程度降低副反应。
肺腺癌多发转移案
患者,女,58岁,2021年3月26日初诊。症见: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自述头痛,活动后易出现晕厥,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气短、全身困痛、乏力、睡眠差、纳呆,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患者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肺腺癌。10月20日在某医院治疗15天(具体治疗方案不详),治疗期间急性阑尾炎发作,经手术治疗。10月29日基因检测示:EGFR21号外显子检测到L855R突变,25%。使用厄洛替尼1月后肺部肿瘤缩小,但患者放弃靶向治疗,自行服用中药治疗。2021年2月26日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占位伴阻塞性肺炎,左侧胸腔积液,较前片(2020年12月19日)新发肺炎,胸腔积液增多;骨异常改变,转移瘤(考虑)。继续服用中药治疗,于2021年3月15日出现头痛、头晕,3月19日在某院查头颅CT示: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增宽,脑积水不除外;颈椎诸椎体密度不均增高,建议核磁进一步检查;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改变。
综合考虑,西医诊断为:肺腺癌伴脑膜转移、骨转移,肺内转移,lV期。西医治疗以抗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合基因检测,使用奥希替尼80mg,1日1次,以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5mg静滴,每12小时1次;帕米磷酸二钠30mg+5%葡萄糖250ml静滴,1月1次。中医诊断为肺癌,证属痰毒内积,肝风内动,痰热腑实。中医治疗以熄风化痰,清热通腑,解毒散结为主,中药制剂以七叶皂苷钠45mg+5%葡萄糖250ml静滴,1日1次。中药方以旋覆代赭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增液承气汤加减:旋覆花15g,代赭石30g,磁石30g,红参15g,枳实10g,木香6g,半夏10g,天麻15g,厚朴20g,生白术15g,葛根30g,川牛膝15g,大黄6g,槟榔20g,神曲10g,鸡内金10g,生姜6g,甘草6g。另以芒硝30g与白萝卜切块同煮,取汁后加入中药液,口服,2日1剂。
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1周,患者晕厥、头痛症状明显缓解。3月30日查头部CT示:脑室系统扩张,请结合临床。查CEA(癌胚抗原)为1000.00ng/ml,FER(铁蛋白)为1989.00ng/ml,CA125(癌抗原125)为1269.00u/ml,CA153(乳腺癌相关抗原)为263.00u/ml。
经治疗半月后症状缓解,好转出院。
按本患者为肺腺癌伴多发转移,经基因检测,靶向药物治疗有效,但早期未接受规范的西医治疗,而致出现多脏器转移。目前西医以手术、放疗、化疗、微创、介入、靶向、免疫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中期癌症治疗效果较好,但面对中晚期癌症,尤其复发转移的癌症患者,大多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一部分是西医大夫对中医及其他疗法的排斥,只让患者接受大量的西医治疗,有许多患者经过反复手术、放化疗等治疗,过度医疗而丧失了生命;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及家属对癌症治疗相关知识的缺如,只相信西医,大多接受半年左右的西医治疗后,再无后续治疗,多致复发转移,预后不良。
中医治疗癌症就目前而言占不到主要的地位,大多是配合西医治疗,治疗率低,危急重病就诊率低。分析原因,中医治疗癌症专科人才的不足是重要原因。很多省级医院都缺少中医治疗癌症的专科人才,县级医院就更不用说,这就导致了中医治疗癌症的参与率和有效率比较低。笔者应用西医靶向治疗加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王亚斌 甘肃省成县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