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康复分会场成功举办,72.5万人次线上参会


4月23日上午9时,由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办的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康复分会场暨2022全国癌症康复组织骨干培训会准时拉开帷幕。大会以“医康整合,全程服务管理”为主题,通过专家论坛、各地康复组织报告、骨干工作培训三个专题,围绕“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大会主旨开展研讨、分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莅临会场并发表讲话,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史安俐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师建国教授受邀致辞。据统计,全国各地128个癌症康复组织参会,共有72.5万人次观看了线上直播。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讲话中表示,本届CCO大会是空前的,目前已接近7000万人次参加会议,总结下来是人心所向、声势浩大、光彩照人、好评如潮。肿瘤防治,赢在整合,CACA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吸取了国内外各种指南的长处又规避了其短处,突出了我们自己的独到之处,将防、筛、诊、治、康整合在一起,未来将与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优势互补、并驾齐驱,不仅为中国服务,也为世界服务。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康复分会历来都是肿瘤科普宣传的主要参与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癌症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如果说医务人员是抗癌的正规军,那么康复分会的抗癌群体在调适患者心理、消除恐惧、化解忧虑、锻炼体能、交流信息等方面有效弥补了正规军的不足,成为了抗癌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史安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患者组织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我们不仅要组织患者学习科学抗癌知识,还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为患者发声,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计划。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师建国教授表示,康复分会要在带队伍、搭平台、立规矩、做事情四方面着手工作。因为无论是带队伍、搭平台还是立规矩,最终目的是为了做事情,而做事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癌症患者活下来、活得好,这是癌症康复工作的方向,未来将依旧会传承这一主旨。

本次大会群星璀璨,北京协和医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博导、WHO全球清除宫颈癌专家组成员乔友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支修益教授,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省抗癌协会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梁蓉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史安俐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师建国教授等6位专家学者及来自重庆市癌症康复会、沈阳市癌症康复协会、开封市抗癌康复俱乐部的3位癌症康复组织会长进行了精彩系统的专题报告,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癌友康复协会等17个癌症康复组织分享交流了各自的医康整合特色及创新经验,展现出医康整合已成为一座友谊之桥、康复之桥、生命之桥。


为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大会表彰了做出突出贡献的“大连星海抗癌乐园”等28个康复组织,予以“先进组织”的荣誉奖牌。

受疫情影响,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上活动好评如潮,获近5万次点赞,直播评论区讨论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讲座精彩纷呈、受益良多,为讲座报告专家及优秀康复组织点赞。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已拥有30多万会员,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100多个康复组织。师建国教授表示,为做好癌症康复工作,康复分会将在三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建大军,将提出相应具体措施和指标,开创新局面;二是办好1+1平台,即实践平台和宣教平台。积极宣讲,用好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三是拉资源,寻求合作共赢,在目标和路径的引领下,积极为中国癌症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在骨干工作培训会中,师建国教授讲到,做事情、带队伍、搭平台、立规矩是康复分会归类出的四类工作,包括了“事(所做事情)、人(做事情的人)、法(做事情的方法)、标(做事情的目标)”。为做好工作,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规划任务,另一头抓督促检查,以带动中间的培训、方法及过程管理,获得成长,以更好的本领为患者服务。

中国肿瘤学大会(CCO)由中国抗癌协会在2000年创建,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3届,成为中国肿瘤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品牌学术会议。本届大会高举“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大旗,聚焦肿瘤防治新理念,院士、专家与数万名医学精英一起关注人民健康,推动肿瘤防治,聚焦临床研究,探寻专业领域进展,推动创新转化,共话人类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