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第12场:西安站|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规范巡讲回顾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

【直播回放】

↓↓↓


编者按:

      2022年4月16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中青年专家全国巡讲西安站正式拉开帷幕。

      在大会主席凌瑞教授、徐莹莹教授,郝春芳教授,大会执行主席张聚良教授的带领下,汇聚西北乳腺癌领域专家,同时邀请全国中青年学者一起,落实“防治一体、内外兼顾、分型而治、求同存异”的巡讲主题,从2021年版指南中,节选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精要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以病例挑战的形式,模拟真实诊疗场景对指南进行了二次落地,本次会议特别邀请李俊杰教授介绍了指南制定历程。

      指南中青年专家巡讲旨在学术大咖的引领和支持下,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在指南的传递、传达中的关键作用,深入理解指南要义,践行指南规范,让更多一线医生获得教育,共同促进我国乳腺领域诊治水平的规范和提高,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正文

  本次巡讲首先由西北地市中青年专家代表以短视频的形式献礼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感谢指南为规范临床一线工作、提高乳腺癌诊疗水平带来的帮助,并期待未来可以引领世界。

  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聚良教授在开场中说:我们特别邀请西北专家制作了这个视频,这也是我们这一场会议的主题:面向地市,倾听他们的声音,把指南的巡讲落到实处,切实规范和提高规范我们乳腺癌的诊治水平。

  大会名誉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主任凌瑞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辞。他首先对各位年轻的同道们能拨冗参加本次巡讲表示欢迎,同时指出,指南更新之后,需要一个力量来推动,CBCS的中青年同志,比如徐莹莹教授等也在不停的奔波中,像一棵种子带领着所有年轻的精英,把这个指南推广得越来越好,期待大家可以在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中有所收获,推动我们自己工作的优化,更好的发展。

  本次会议的飞行主席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她在致辞中说,今天是2021年版指南中青年巡讲的西安站,也是自己作为飞行主席的第一站,虽然因为疫情的影响,没能飞到西安和各位相聚,但心却始终和大家在一起。CBCS指南和规范在问世的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的乳腺肿瘤专业医生提供了循证明确且更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些临床指导意见。我们巡讲模式设计的初衷,也是在过往十余年的指南推广和应用基础上,希望进一步推动指南的普及和临床应用。同时我们看到小红书的精要版是从内容设计到形式的创新再到交流模式,都做了很多改变,希望给基层医生,中青年医生搭建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在肿瘤瞭望平台成立了CBCS小红书社区,欢迎大家参与与互动,希望在切实推动指南落地的同时,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指南完善和更新。

  云端主席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她在致辞中说,祝贺CBCS指南中青年专家巡讲西安站的召开,西安团队是乳腺专业领域中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是特别能作战的团队。今天巡讲内容安排非常丰富,不仅有非常优秀的专家主持和授课,还有实际病例的引导,相信今天大会一定是一场非常精采的大会。

  主席团致辞后,各位专家在线上合影留念。

  郝春芳教授作为学术部分第一环节的主持,第一个讲题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晶教授报告。

      石晶教授讲题中对于CBCS指南进展期乳腺癌的定义和基本诊疗原则、不同分型下的治疗方案排序等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她强调,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超过三个月的患者都是属于曲妥珠敏感人群,CBCS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相对清晰描述,CLEOPATRA临床明确了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于这类患者的生存获益,因此指南明确了妥妥双靶方案是无论是否经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一线患者的标准之选;对于停曲妥珠单抗治疗至复发的间隔时间小于12个月的患者,直接进入二线治疗,一线治疗疾病进展了之后也是进入二线治疗,EMILIA临床研究证实,恩美曲妥珠单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获益。这一获益也带给我们一个关键信息:抗体缀合药物似乎是无差别杀伤模式,不管下游多么活跃,不管下游怎么突变,都是定点投放、精准爆破的模式。

  讨论环节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杨谨教授邀请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李东辉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筱雯教授、宝鸡高新医院赵洁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坤教授与石晶教授一起就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杨谨教授、石晶教授和各位专家对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包括孤立病灶的再活检,内乳淋巴结、肋骨、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局部治疗概念。同时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人群的区分与选择,循证医学证据等都进行非常仔细的梳理。

  徐莹莹教授主持第二篇章,福建省立医院叶松青教授从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的活检和乳房重建三个方面解读了指南关于乳腺癌外科的处理规范和要义。他说随着乳腺外科手术新的技术应用,手术范围越来越少、创伤越来越小,但是我们也看到它对乳腺癌整体的生存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这些有赖于我们全身系统治疗进步为基础,系统治疗和外科手术相配合,让患者拥有更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廷教授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刁岩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青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灿教授和陕西省人民医院祝旭龙教授对不良增生、对侧淋巴结转移、保乳禁忌证、初始临床淋巴结阴性微转移新辅助或未经新辅助的腋窝处理等临床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廷教授总结说CBCS指南和别的指南的区别点就是特别细致,这对我们临床操作,尤其是对外科实践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实战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率先开场主持,他表示:虽然已经参加了多场巡讲活动,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对于新版指南,无论是他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都得到了广大同道的一致认可,能参与权威指南的巡讲、学术交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参加本次病例挑战环节的两支多学科团队,分别是汉中三二〇一医院“汉之源”队,队长是肖栋教授,他们的口号是:汉源之家,强悍出击。另一支参赛队是甘肃省肿瘤医院“陇飞凤舞”队,队长是白晓蓉教授,口号是两院一体实力强,打造医路新走廊。马力教授指出,本次病例比赛中两个团队迎战的两个病例都是现场揭盲,直面问题,真正考量了两个团队的知识储备和现场反应能力,颇具挑战。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以一个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非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实践为引,提出4个问题,两只团队分别应答。南林教授同时从指南和循证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实践意见,组后由导师团分别点评并评分。


  比赛的导师团是宝鸡市中心医院李友怀教授,咸阳市中心医院王新民教授,渭南市中心医院王勇教授,陕西省肿瘤医院杨晓明教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华栋教授。

  第二个病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婷教授主持,病例引导人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赵晓艾教授。赵晓艾教授的病例是一例管腔型乳腺癌术后无病生存长达10年再发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问答。

  两支团队应答激烈,赵晓艾教授就病例本身及对应的问题结合指南和实践进行了解答。点评专家团是安康市中心医院杜联江教授、商洛市中心医院贾晓斌、榆林市第一医院张滨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赵红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张生军教授。点评专家们与赵晓艾教授一起对术后辅助到底用21基因还是70基因的检测,该患者是否给予化疗,是否还可以进行手术等进行了二次探讨。

  两个团队表现都非常出色,两位引导专家精心准备,问题设计精巧,很有借鉴意义,为大家展示了真实临床诊疗场景,实现了指南的切实落地。

  最后一个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昕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简介CBCS指南之路。李俊杰教授汇报了这15年来,CBCS所制订的诊治指南如何变迁与革新,从一段文字,慢慢的变成一本工具书。从2006年到今天,指南数度改版,不变的是指南的意义,不断更新的是编写的模式、完善的章节和内容,不断力求突破的是如何在保证任何程度和数据影响力的情况下,更大程度的予以推广,使大家更好接受。

  讨论环节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主持,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董彦明教授、汉中三二〇一医院韩拓教授、宝鸡市中心医院佘青教授与李俊杰教授一起分别就指南内容及如何更好落地的建议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齐晓伟教授总结说,变迁和革新,是俊杰教授对CBCS指南15年之路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我们从短短的四个字可以感受到他和指南制作团队对指南制作的用心。指南的形式、内容等等15年间不断更迭,旨在通过指南将乳腺癌的诊疗规范化落地基层,同时也不断总结,提高,将指南做得更好,真正使患者获益。

  随后,徐莹莹教授宣布病例比赛最终结果:甘肃省肿瘤医院最终荣获“学术之星奖”,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荣获“最佳协作奖”。

  徐莹莹教授最后总结道,我们在巡讲和普及指南时,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问题,不同的中心受限于资源和理念等,有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特别感谢大会执行主席张聚良教授的精心筹备,感谢罗氏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一百多场巡讲,能给更多医生带去更多规范的乳腺癌知识,提高我们乳腺癌诊疗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