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CCO 主旨报告 | 郭伟教授:口颌黑素瘤 中国就有不一样

【编者按】2022年4月15-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河南省癌症基金会承办的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正式召开。作为全国医学界的顶级盛会,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高举“肿瘤防治,赢在整合”大旗,悟医道,行整合,创未来。大会“网聚”全国肿瘤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传递肿瘤防治权威声音,聚焦肿瘤防治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思想。

在2021 CCO“主旨报告专场”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伟教授做了题为《口颌黑素瘤 中国就有不一样》的报告分享,【医悦汇】特此呈现。

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 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关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为切实提高我国HNMM的远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郭伟教授领衔于2015年制定了国内首个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经过六年多的推广应用,HNMM临床诊治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黏膜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HNMM的诊治与预后近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专家组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也存在差异,临床亟待符合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的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

经查阅文献,目前国内外尚无独立的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 OMM)的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有鉴于此,为了让共识有的放矢、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次专家组将聚焦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学循证,并深入讨论与斟酌编写此共识。考虑到病人的个体化差异,本共识可以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不到20%,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之一,发生在头颈部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瘤55%。口腔颌面黏膜是头颈部黏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大于30%。常见的好发部位如下图:


图1  口腔颌面黏膜黑色素瘤的好发部位

表1  CACA-OMM的TNM临床分期


图2  医学电子插图
T1    口腔黏膜原位黑色素瘤
T2a  肿瘤微浸润黏膜固有层乳头 
T2b  肿瘤微浸润黏膜固有层网状层 
T3    浸润性黑色素瘤(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 
T4a  中度进展期。肿瘤侵犯深部软,硬组织

《共识》特点
郭伟教授团队潜心研究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历时数十年,诊治大量患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中心之一。
CACA版《共识》聚焦中国人的高发疾病——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根据中国患者群体的疾病特点,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贯彻“整体整合医学理念”,同时注重疾病的全程康复与随访,按照“防-筛-诊-治-康”的结构编写而成。内容以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为主,并参考了国际指南的相关内容,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特色。
《共识》编写专家委员会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度进行评定,基于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循证医学证据及医学循证,填补了该病无早期临床分类的空白,同时结合可及性和效益比分析,避免过度医疗或治疗不足,节省了医疗成本。相信CACA版《共识》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口腔颌面恶性黑色瘤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为2030健康中国做贡献。
衷心感谢抗癌协会总会多次对编写工作的指导,编委会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基于循证医学和真实世界的大数据,反复讨论和推敲。在此感谢CACA版《中国人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编写工作中贡献智慧的编委会专家,医学电子插图由王佳怡博士绘制,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