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安宁疗护分会场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全国医学菁英共享安宁疗护学术盛宴,共话安宁、共聚前沿、共谋发展。
志同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抗癌协会樊代明理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当前安宁疗护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首届CCO安宁疗护大会的召开正是人心所向,必将光彩照人,好评如潮。他对专委会的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建大军,壮大专委会队伍;二是开大会,加强专委会组织建设;三是写大书,宣传安宁疗护理念;四是办大刊,打造安宁疗护学术品牌;五是立大规,做好临床实践指南与规范;六是开大讲,每年开展生命末期照护品质基层巡讲。希望安宁疗护专委会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用整合的视角、多维的策略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肖亚洲主委在欢迎辞中号召广大安宁疗护工作者共同携手,在中国抗癌协会的统一领导下,做安宁疗护学科协同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做安宁疗护服务提升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做安宁疗护科技创新求真求确的攀登者,在时代进步的奔腾洪流中不忘初心、坚守恒心,矢志不渝为提高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河南省肿瘤医院张建功院长指出,此次大会汇聚了全国安宁疗护学术的顶尖专家,希望所有参会代表深入学术研讨、碰撞学术火花、畅通专科探讨、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服务范围日益扩大、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结构效率持续优化。
会上播放了由协会拍摄的《守望相助生命最后一公里》视频,召开了《爱在安宁▪来自安宁病房的叙事故事》新书发布会。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副主委何瑞仙教授、徐晓霞教授、潘战宇教授、余慧青教授,秘书长谌永毅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持。
道合者,不以地域为界
大会主题报告包括安宁疗护事业之发展、安宁疗护事业之实践、安宁疗护精神抚慰与质量管理三大模块。
1.主题报告一:安宁疗护事业之发展
肖亚洲主任委员以《安宁疗护: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的尊严》为题,分享了多角度了解安宁疗护发展过程的回顾与思考、多维度推动安宁疗护稳步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多渠道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能力的服务实践、多层次助力安宁疗护全面发展的对策与展望。他强调,护航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医务人员,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顾晋教授在《中国安宁疗护发展:过去、现在、未来》中围绕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医患关系的变化、安宁疗护中心建设、医学人文与医院文化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安宁疗护的发展与实践状况,着重介绍如何传播安宁疗护理念,引领医疗照顾行为,以唤起更多社会力量对安宁疗护的关注与投入。
2.主题报告二:安宁疗护事业之实践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路桂军教授围绕医学模式再审视、安宁疗护学科发展、安宁疗护实践展望三个方面阐述了《安宁疗护学科发展与专业实践展望》。他回顾了我国安宁疗护的需求、现状与政策演变。提出了安宁疗护的“三安”:安详、安宁、安顺;“四评”:肆评、评殡、评葬、评哀伤、评成长;“五满意”:逝者、丧亲家属、团队合作、政策互融、自我满意。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成文武教授在《安宁疗护临床实践难点面面观》中对安宁疗护在临床实践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推广安宁理念,普及知识教育;制定相应规范,维护各方权益;完善覆盖广度,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多元模式,提供优质服务;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3.主题报告三:安宁疗护精神抚慰及质量管理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的《中国文化视域下生命末期精神抚慰》从中国传统民俗开篇,拓展到身体、心理、社会、精神的全人照顾,全人理念的多元、多向传导,哲学修辞与哲学范畴,分享了精神的概念及观念历史考辩、精神的本质、从关怀看精神关怀,解析了死亡的概念、濒死体验、濒死意象,强调了生命末期精神抚慰的重要性。
湖南省肿瘤医院谌永毅教授分享了《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质量管理实践》,她围绕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实践与展望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安宁疗护质量管理的模式、评价工具与管理探索。她认为,严谨、科学的质量管理,有助于实现安宁疗护质量评价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实现安宁疗护质量评价的同质化、标准化。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遥
此次大会设置了“专家连线”环节,邀请了三位行业资深专家共同把脉安宁疗护发展现状,共商学科发展未来方向。
中国癌症基金会赵平教授回顾了安宁疗护的发展历史。他指出,尽管在2021年发布的死亡质量指数,我国排名从71位上升到了53位,但死亡质量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安宁疗护不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更是涉及到道德、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安宁疗护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之良策,利国利民。
原陆军总医院刘端祺教授分析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安宁疗护居家照护模式。他认为,疫情之下,晚期癌症患者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群体。随着安宁疗护的服务重点转移和居家安宁疗护的逐步推广,对我们提供同质化、高品质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届CCO大会的主题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对于安宁疗护而言,需要在整合的视角下,实现需求、资源、专业的整合与协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于世英教授认为,目前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将安宁疗护愿望实现转变到具体行动上来,如何实现“应该做”到“如何做”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参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缓和医疗核心要素的重要文件,推动安宁疗护机构建立、资金保障、教育培训、学科发展,尽力让终末期患者能够享有安宁疗护服务,在生命终末阶段仍然保有尊严。
会议的最后,谌永毅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未来,专委会将继续把守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放在心上,将繁荣学术交流的重担扛在肩上,把提升终末期生活质量的承诺落实在行动上。用服务优化去跑出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用能力提升去按下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用科普教育去驶入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用科研创新去做好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法”,实现安宁疗护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实施、高质量落实。
据悉,此次会议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及学术团体积极响应,在线参会人数近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