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之际,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的“伦理能力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22 年 4 月 22 日顺利举办。会议以线上形式举办,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通过云端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专委会60余名委员和全国近万名热心伦理事业的同道通过直播观看了此次会议。会议包括“伦理论理”和“真知卓践”两大部分。
主席致辞
会议开始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洪明晃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洪明晃教授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伦理”这个永恒的话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项目,要求伦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有更敏锐的触角,不断交流学习。本次会议邀请专家同道共同研讨伦理方面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促进专委会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洪明晃教授致辞
学术部分——第一单元“伦理论理”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阎昭教授用详细的数字、丰富的内容,从专委会背景、会员、调研、预警、培训、宣传、共识和书籍撰写等方面总结了专委会2021年度工作的情况。阎昭教授指出在总会领导指导和洪明晃主委的带领下,专委会委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21年度的工作目标,并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出了新的展望,希望在未来专委会可以不断扩大和深入推进更多实质性工作。
阎昭教授工作汇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通过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讲述了结合《意见》对临床研究的思考。李洁教授从科技伦理出发结合医学伦理讲解了科技伦理原则、《意见》的四个重点任务,将如何在临床研究中落实伦理先行、敏捷治理,建立各种有效的沟通和互认机制等问题开展了专业细致的分析。
李洁教授授课
第一单元的后半场邀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鹏教授作为阶段主持嘉宾。
陈鹏教授主持
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从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二者概念和关系、医院临床试验情况简介和5个伦理思考三个方面展开并讲解了《从医学伦理学视角看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的区别联系》,罗素霞教授从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角度提出要“从经验到理论,让思考成思想,把技术变学术,使疾病转健康。”面对风险和机遇罗教授也提出了很多伦理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罗素霞教授授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的报告《无人喝彩的伦理审查——一个伦理委员的内省》阐述了很多发人深省的实际问题,李宁教授提出作为伦理委员会的委员,除了程序性问题,更应该关注到深层次的学术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学术水平,与时俱进,全方面保护受试者权益。
李宁教授授课
学术部分——第二单元“真知卓践”
湖南省肿瘤医院李坤艳教授担任本阶段主持嘉宾。
李坤艳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震教授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管理与受试者保护》报告,从伦理委员会整体建设、基于受试者保护的全过程管理、伦理委员会能力提升措施和伦理委员会能力建设探讨四个方面出发,深入浅出的向同行分享了伦理委员会应该关注的关键考量因素,陈震教授提出需要通过规范化建设、质量持续改进和能力提升作为提升伦理委员会能力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的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整体提升做好科技技术创新、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众权益、保障受试者尊严健康和个人隐私工作,促进全民健康。
陈震教授授课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贵英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如何提升区域伦理审查能力——结合河北省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委会的成立与发展目标》的报告。王贵英教授从形势政策出发,响应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作用的相关政策,开展了河北省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等一系列工作,并分享了相关成果。王贵英教授也将自身的伦理委员会建设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王贵英教授授课
最后,由主任委员洪明晃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发言,感谢各位讲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享和交流,洪明晃教授提到面对新的形势,伦理的工作存在各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加深推动伦理委员会建设,提升全民伦理意识,关注所有肿瘤患者权益,实现从质量到效率的全面提升。
本次会议精彩纷呈,是一年一度全国肿瘤领域伦理工作者的盛会,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委会紧跟政策形势,不断提升发展,致力于团结广大肿瘤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持之以恒推动肿瘤医学伦理学事业的发展,提升全民伦理意识,不忘初心,切实做好受试者保护,为提升人类福祉保驾护航!
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报道
图文/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