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
↓↓↓
编者按:
2022年3月19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中青年专家巡讲沪浙闽赣专场在线上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南昌市第三医院曹亚丽教授联袂出任名誉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任飞行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思丰教授任执行主席。专家云集共同探讨乳腺癌诊治指南,携手推动中国乳腺癌诊治迈向新台阶。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乳腺癌规范诊治与安全管理》。不仅有精彩的指南解读报告,还聚焦《年轻乳腺癌的治疗讨论》《患者安全随访管理》等热点话题,还颇具创新的引入新媒体元素,通过新媒体在医疗科普中的应用,展示新时代下乳腺科医生的风采。
正文
阳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中青年专家巡讲沪浙闽赣专场于2022年3月19日在线上隆重召开。大会诚邀沪浙闽赣四省专家学者,聚焦乳腺癌诊治领域新观念、新进展,助力新版CBCS指南推广,提高各层次医生的规范诊治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大会伊始,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南昌市第三医院曹亚丽教授四地学术专家联合发表开场寄语。主席团一致表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内容丰富,贴合实际,紧跟进展,助力我国乳腺癌诊治水平不断攀升,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开场致辞表示,本次大会将以新版CBCS指南为依托,聚焦《乳腺癌规范诊治与安全管理》,为中青年医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携手向未来!
飞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指出,每版指南的问世都经历全国最大化、区域最优化、个人精准化的过程。沪浙闽赣四地医疗发展水平较为均衡,本场巡讲开创性的采用多区域融合方式,构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希望能对各位同道的学习工作有所裨益。
承载着各位主席团专家们的殷切希望与美好祝福,大会在执行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思丰教授的主持引导下,正式进入主题篇章。
上篇:江山才人出,共话花重时
会议的第一个讲题,由南昌市第三医院曹亚丽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晨教授进行题为《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学术报告,从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对象、新辅助影像评估与手术时机、新辅助的方案选择,术后病理评估与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并援引大量临床试验进行说明。曹亚丽教授最后总结表示,如何把握手术时机对于外科医生至关重要,也是未来我们深入研究的方向。
第二个学术讲题,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主持,福建省立医院叶松青教授进行题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学术报告,分别从辅助治疗前的复发转移风险评估到各类患者的辅助治疗决策的角度进行解析。傅佩芬教授总结表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是治疗方法最多、最为复杂的亚型,本版CBCS指南紧跟前沿进展,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风险分层更加精细,方便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更加规范的个体化诊治,造福广大患者。
讨论环节《年轻乳腺癌的治疗》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担任特邀主持,绍兴市人民医院陈巍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邱福铭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亚兵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敏教授参与讨论。
一方面年轻乳腺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更快,预后相对较差,在工作与生活方面也有独特需求,应遵循复发风险分级进行分层诊治,从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晚期绝经前患者,如果疾病进展迅速并出现内脏危象,首选化疗;而大部分患者还是优选内分泌治疗,在进行足够的卵巢功能抑制后参照绝经后患者进行治疗。有条件的情况下一线优选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酶抑制剂,3种芳香酶抑制剂都可以选择,主要考虑药物安全性与患者耐受性,充分认识药物优缺点,比如依西美坦的血脂优势,并结合患者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最后大家还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保留方法也展开了充分讨论。
下篇:速拟开新路,携手向未莱
下篇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的精彩主持下,南昌市第三医院陈文艳教授带来题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的演讲,分别对新版CBCS指南中激素受体阳性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方案的排兵布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首先要区分患者的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情况再恰当的选择治疗方案。陈教授还指出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即便存在内脏转移,内分泌治疗依然是优选方案,并且经内分泌治疗获益的患者,应尽可能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另外针对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应考虑HER2状态的异质性,即便转移灶HER2转阴,也需评估是否继续进行抗HER2治疗并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
讨论环节《患者安全随访管理》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潘桃教授担任特邀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李旭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王娴教授、浙江省中医院谢小红教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朱娟英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大家分别从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中的骨健康、心脑血管健康、术后淋巴结水肿处理等角度,对患者的全方位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临床经验。特别是绝经后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因受卵巢功能与药物的双重抑制,雌激素下降显著,临床需定期监测骨密度与血脂相关指标,并结合伴随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随后,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犇龙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新媒体在医疗科普中的应用》的讲题分享,把整场会议推向了高潮。杨教授分析了各类主流新媒体平台特色、结合医生个人品牌形象的主要功能、科普内容设计与账号运营等方面,为大家展示了科普宣传的多样化与新模式。最后杨教授也强调,作为医者在新媒体时代下传递医学科普信息应坚守底线,维护患者隐私,以提升大众健康意识为正确的导向。
讨论环节《新时代下乳腺癌医生的自我展示》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思丰教授主持,福建省肿瘤医院黄伟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贻婷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喜英教授和俞洋教授积极参与。
大家共同分享了自己使用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医患教育,患者管理等工作经验,同时也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革新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度思考,包括科普宣传的初衷与医患教育的底线。
最后,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进行大会总结。陈教授表示此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令大家获益良多,希望沪浙闽赣地区日后加强联系,促进交流。疫情虽然阻断了我们线下的相聚,但不会阻挡我们对乳腺癌规范诊治的探索。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同道的参与和精彩的观点交换,本次大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