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二院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巡讲大连站暨淋巴瘤诊治进展论坛

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精准医疗与大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协办,大医二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巡讲大连站暨淋巴瘤诊治进展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城市的52位国内知名的淋巴瘤诊疗领域的专家齐聚线上平台,分享了淋巴瘤诊疗新进展及团队研究结果。石远凯教授、张清媛教授、王华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大医二院孙秀华教授、王晓波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会议期间,16253位学者上线学习,会议结束后可以听回放继续学习。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大医二院副院长王琪教授致欢迎词,感谢各位专家多年来对我院淋巴瘤专科发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向与会专家分享了我院淋巴瘤专科发展现状及取得的优异成绩,希望国内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同时预祝本次盛会圆满成功。

  王琪副院长致辞

  孙秀华教授主持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远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几年,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每年都在全国组织几十场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编写淋巴瘤诊治指南,组织患教、科普等活动。他同时感谢我院领导对淋巴瘤专科发展的大力支持,感谢孙秀华教授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感谢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对我国淋巴瘤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石远凯教授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张清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首先感谢石远凯教授、王华庆教授多年来对中国淋巴瘤事业的引领,感谢我院承办本次盛会,本次会议讲者及助讲专家都是国内顶级专家,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一场高级别学术会议。

  张清媛教授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王华庆教授祝贺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感谢我院承办本次学术会议,对本次会议的学术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华庆教授致辞

第一节课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薛宏伟教授主持,石远凯教授讲述了我国淋巴瘤诊疗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重点讲述了新药临床研究的历程及其重要性。张伟京教授参与助讲,强调了石远凯教授讲座的重点并回答了我院李莉教授和张弦教授提出的问题。

蔡清清教授、薛宏伟教授主持会议

石远凯教授作讲座 张伟京教授助讲

第二节课由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及辽宁省肿瘤医院邢晓静教授主持。张清媛教授讲述了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威教授助讲,我院王晓波教授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丽梅教授点评及讨论。经过本时段学习,我们认识到目前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很差,很难从传统的化疗中获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只能挽救极少患者的生命。新的靶向药物,如靶向CD79b的抗体藕连药物Polatuzumabvedotin及靶向CD3和CD19的双抗为这部分患者延长了生命,新的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或者新药强强联合也是挽救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途径。CAR-T细胞治疗是很有希望的疗法,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缓解。

  赵东陆教授、邢晓静教授主持会议

  张清媛教授作讲座 杨威教授助讲

第三节课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教授主持,我院孙秀华教授作瑞帕妥单抗临床研究数据解读,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宋洋教授和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吉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瑞帕妥单抗是新型CD20单抗,在CH1恒定区的219位点,瑞帕妥单抗是缬氨酸、利妥珠单抗是丙氨酸,瑞帕妥单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利妥昔单抗无显著差异,但在严重的输注反应、间质性肺炎、肿瘤溶解综合征、乙肝病毒再激活及中和抗体的产生方面优于利妥昔单抗。

  孙秀华教授作讲座 李艳教授主持会议

  宋洋教授、王吉刚教授点评和讨论

第四节课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治林教授和大连市友谊医院的曲东霞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讲解套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助讲,吉林省肿瘤医院鲍慧铮教授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梁赟教授点评并深入讨论。本时段既有国内外众多文献回顾,也有讲者自己研究数据的分享,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套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一线治疗原则及进展,母细胞型及P53、KMT2D突变、年老体弱患者患者的治疗选择,无化疗治疗研究进展,复发难治以及BT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新药研究进展,CAR-T治疗是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贾治林教授、曲东霞教授主持会议

  张会来教授作讲座 景红梅教授助讲

第五节课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高玉环教授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主持,南开大学人民医院王华庆教授作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进展学术报告,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助讲,我院孙秀华教授和辽宁朝阳市中心医院王晓红教授点评并深入讨论。霍奇金淋巴瘤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85%,但仍有约10%的局限期及30%的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失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仍然是复发难治的年轻患者根治的手段。经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一线治疗方案的优化、PET-CT指导下治疗强度的调整、CD30抗体藕连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等。

  高玉环教授、白鸥教授主持会议

  王华庆教授作讲座 苏丽萍教授助讲

第六节课由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晓玲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讲述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树叶教授助讲,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梁蓉教授和辽宁鞍山市中心医院冷青教授点评及深入讨论。黄慧强教授团队在外周T细胞诊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NK/T淋巴瘤的治疗方面成绩斐然,在国际处于引领地位。经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尤其是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原则及进展,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西达本胺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疗效。

  李晓玲教授、刘丽宏教授主持会议

  黄慧强教授作讲座 王树叶教授助讲

第七节课由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讲述2017年WHO分类中头颈部粘膜淋巴瘤更新内容及诊断要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翠苓教授助讲,我院王莉芬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丽芝教授点评及讨论。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头颈部淋巴瘤诊断比较难,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诊断时一定要慎重,要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而且,伴IRF4突变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虽然Ki-67很高但预后较好,不要过度治疗。

  李小秋教授作讲座 刘翠苓教授助讲

  张薇教授主持会议 王莉芬教授和张丽芝教授参与讨论

第八节课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文瑜教授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和亓姝楠教授分别作淋巴瘤放射治疗进展讲座和助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鹏教授和我院张卓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本次学习,我们认识到放疗在淋巴瘤全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到目前放疗技术的优化能让淋巴瘤放疗患者在综合治疗中最大获益。

  邹立群教授、李文瑜教授主持会议

  李晔雄教授作讲座 亓姝楠教授助讲

第九节课由湖南省肿瘤医院的周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邹德慧教授主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作滤泡淋巴瘤目前的挑战和对策讲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颜晓菁教授用一个典型病例助讲,内蒙古包头肿瘤医院王亚兰教授和我院李娜教授对讲者及助讲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认真学习,我们认识到滤泡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肿瘤,精准的预后评估、优化的治疗策略选择对延长患者的生存都非常重要。

  周辉教授、邹德慧教授主持会议

  徐兵教授作讲座 颜晓菁教授助讲

会议尾声,孙秀华教授和王晓波教授对本次盛会做了总结,她们非常感谢所有的讲者精心准备课件、条理清晰地授课,感谢所有的助讲专家能够提炼讲者课件精华同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感谢所有主持专家及讨论点评专家丰富了讲座的内容,我院淋巴瘤事业一定会在全国专家的支持下取得快速发展。

孙秀华教授和王晓波教授作大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