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于3月29日在线上举办肿瘤放射治疗临床科研研讨会

为了交流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最新进展,推进肿瘤放射治疗临床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由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抗癌协会近距离专业委员会及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承办,于2022329日下午14:00-18:00在线上成功召开了“肿瘤放射治疗临床科研研讨会”。

本次会议大会主席共三名,分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盛修贵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赵丽娜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魏丽春教授。



会议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国内放射治疗领域知名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张福泉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赵丽娜教授和魏丽春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其霖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王亚利教授和王娟教授进行精彩的专题授课。分享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临床科研的方法及进展,分享妇科肿瘤临床科研的设想。


在第一环节的学术报告中,首先由张福泉主任为大家带来了“宫颈癌放射治疗与研究思考”,张教授从宫颈癌特点出发,讲述了目前宫颈癌的研究内容和现状,及尚未解决的临床热点问题。包括肿瘤乏氧,放疗中子宫位移,治疗精准选择,自适应放疗、放疗靶区选择,基因背景等等方面,全面细致地涉及到宫颈癌放疗的方方面面,让大家对宫颈癌治疗与研究策略有了新的想法与思考。


随后赵丽娜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浅谈临床研究设计和论文的撰写”,非常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如何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从临床研究选题和设计、回顾性研究论文设计和撰写、撰写论文技巧和学科科研平台搭建四大方面为我们娓娓道来,最后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给出了许多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及她的四字箴言天道酬勤,使临床研究的学者受益匪浅。


其次杨其霖教授分享的“临床科研论文写作之精髓”,用买手机的案例为我们抛砖引玉地引出了论文撰写的流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论文的撰写技巧,告诫我们如何扬长避短高效快捷的将科研成果进行展示。


最后由魏丽春教授分享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与研究”,先为大家介绍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基本知识,继而引出了抗血管生成的经典药物贝伐珠单抗。从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制、GOG-240临床实验为大家详细讲解贝伐珠单抗显著延长持续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OS。最后非常简洁明了的汇报了自己中心开展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的临床疗效。试验数据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为患者带来快速的缩瘤效果,以达到非常明显的临床获益。

第一个讨论环节,陕西省肿瘤医院的副院长王国庆教授提出在Pd L1高表达的患者群中,到底是首选免疫治疗还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如何选择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大程度获益。各位专家学者在线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魏丽春教授针对这个问题也是毫无保留的为大家答疑解惑,发表了自己在临床中的实际应对措施。


第二环节的学术报告中王亚利教授开展了大量放射剂量学研究,回顾性探索了骨盆外照射与血液学毒性、骨相关事件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骨盆外照射可能引起免疫细胞状态改变这一科学问题,进而设计了严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体现了临床科研开展的循序渐进,相关结果有望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王娟教授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临床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其复杂的分子机制,进而提出使用GM-CSF可以有效治疗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新型治疗方案,并设计了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体现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科研思路,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最后在各位讨论嘉宾精彩纷呈的一番讨论后,大会逐渐步入尾声,此次大会达到了4272人次的浏览量,在盛修贵教授和魏丽春教授两位大会主席的大会总结与致辞后,此次会议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