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线上工作会议第七场
按照《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组织管理规定》要求,进一步落实2021年8月20日线上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特别是为做好2021年总结收尾及2022年工作计划,更好的贴近专委会委员及省专委会实际需求依托专委会平台开展系列活动,专委会于2月24日举办第七场委员线上工作会议。
本次线上会议邀请广东省、福建省专委会委员及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副主委共20余位专家出席。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焕亮教授主持。刘焕亮教授代表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主委、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感谢各位专家莅临出席本次广东省及福建省专委会委员及省肿瘤标志专委会工作会议。随后刘教授邀请肿瘤标志专委会主任委员邢金良教授致辞,邢教授感谢各位与会专家长期对专委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去年专委会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了工作方式,线上召开了100余场学术交流活动,并启动了《肿瘤标志物异常结果分析案例集》病例征集及编写工作,今年年初又紧锣密鼓的启动了《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典型应用案例集》工作。2022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将在上海召开,期待能和各位专家在上海线下相聚。也希望各位专家结合合作和交流需求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委会办公室将全力以赴的执行好。
专委会办公室王敏老师介绍了专委会常委会决议及专委会2022年整体工作计划。
随后,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焕亮教授介绍了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工作,广东省专委会成立于2019年9月,秉承“整合资源、协作发展”理念,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术创新、技术培训、健康宣讲、平台建设等活动,先后承办了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广东省分会场,以及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肿瘤标志学术大会。计划今年5月份召开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肿瘤标志学术大会,另外今年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分子标志物临床试验设计、单细胞技术以及免疫治疗标志物专题学术活动。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主委、福建省肿瘤医院陈燕教授介绍了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的情况,2022年省专委会工作计划:第一、会员发展计划,今年争取发展50名以上的专业会员和学生会员,全面提升会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第二、会议计划,计划召开一次全委会和两次常委会,将省专委会的工作做实做细,将继续举办肿瘤标志物新技术全国推广培训。并在福建省内开展肿瘤标志物规范化培训基层巡讲活动。第三、积极投稿及组队参加CCO大会、2022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及7月份福建省肿瘤学术大会。第四、积极进行科普宣传。第五、组织编写肿瘤标志物通讯福建省专刊。第六、积极参与TBM学院线上视频课程的录制。
接着,两省与会专家对各自团队情况、合作需求和明年工作计划,以及专委会的工作方向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王智教授介绍2022年将继续与黄灿华教授共同组织好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蛋白标志物论坛,进一步邀请蛋白标志物方面获得最新研究突破的领军人物。另外除基础研究外,也希望衍生和临床转化相关的成果,特别是针对唾液标志物做一些跟临床更相关的标志物,编制临床相关的指南等。另外积极发展学生会员和海外会员,希望专委会越来越壮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荣教授提出希望广东和福建省的专家加强合作与交流,有好的idea和好的合作方向,大家争取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更好实现转化,能真正解决临床的一些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表示希望通过肿瘤标志物这一粘合点,把各领域的专家都集中到一起,也非常感谢专委会的认可,去年在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上获得了首届青年创新奖并在开幕式进行专题报告。今年将继续和张灏教授组织好外泌体和微囊泡论坛,力争做的更有特色。同时也希望和各个领域临床专家加强多方位的合作。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树滨教授介绍了今年工作计划:第一、在专委会的指导下,正在准备筹建结直肠癌标志物协作组,希望各位专家积极推荐。第二、计划将在深圳市开展万人早筛计划,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第三、今年组织类器官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第四、将在今年上海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期间,针对结直肠癌方面做MDT和早筛专题的学术论坛。最后,希望能够借助深圳非常好的孵化环境,帮助大家进一步进行转化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罗迪贤教授介绍2021年参与了《肿瘤标志物通讯》编写工作,并组织了2021年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深圳分会场。今年计划将于5月14-15日组织鼻咽癌标志物学术大会,并将组织分子诊断转化医学分会。另外正在进行乳腺癌甲基化早筛方面的多中心研究,希望更多感兴趣的专家加入。此外深圳作为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地区,可以和大家一起合作促进研究转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唐林泉教授表示加入专委会以来感受到专委会活动非常活跃,给青年专家提供了非常多学习机会。计划今年5月份协助组织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共同探讨肿瘤标志物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进展。另外课题组发现了鼻咽癌早筛方面非常有意义的抗体,阳性率可以比目前临床使用的抗体翻一倍,并可以给青年专家介绍怎样基于biomarker开展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欧阳能太教授介绍今年围绕肿瘤标志物主题计划举办NGS临床生信培训班,将从4月份到7月份持续3个月,另外今年还将举办南中国区甲状腺癌精准诊疗全国系列活动,类似MTB形式的病例讨论,希望各位专家指导和支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感受到专委会的氛围非常好,年轻人可以跟老师们学到非常多的知识,另外建议对罕见癌肿每个医生接触的病例非常少,样本也被浪费了。有没有可能由专委会建立合作机制和协议,富集罕见肿瘤的资料,并按照入组量的排序来安排作者和成果的序列。此外希望各位专家可以更多分享科研合作项目经验和体会,提供给更多的青年专家。
暨南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表示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在专委会的平台中更多资源共享,开展合作研究特别是转化工作,真正将研究运用到临床。
福建省肿瘤医院叶韵斌教授介绍加入专委会多年,见证了专委会的成长,也在专委会活动中收获很多。另外前年组织科室研究生参与《肿瘤标志物通讯》编写,积极跟踪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更多人,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课题组目前主要进行肿瘤细胞免疫及肿瘤新抗原方面的研究,跟肿瘤标志物息息相关,非常希望能和专委会专家更多交流合作。另外很支持专委会在医研企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专委会的特色,未来将继续支持专委会的工作。
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表示专委会工作展现了很好的凝聚力、领导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期待未来专委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课题组主要开展微流控芯片技术来做肿瘤标志物发现与检测,主要在血液、体液、尿液中高灵敏的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及外泌体。计划4月份在厦门成立单细胞协作组,同时会召开单细胞高峰论坛,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参与。另外今年将组织3-5场单细胞高峰论坛及系列沙龙活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启水教授表示专委会是专家云集的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有基础研究的专家、临床的专家,还有医工结合的专家,未来可期。希望福建省专委会的同行在陈燕主任的带领下,更多促进福建与广东专家交流合作,能够团队成员在此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贤东教授表示从专委会组织的TBM学院线上报告中学到很多,也积极参与《肿瘤标志物通讯》工作,在临床上主要进行放射生物学方面工作,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合作者在放射防护方面找到更好的标志物。
福建省临床检验中心陈发林教授提出国家一直在倡导检验结果的互认,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在不同检测体系、不同产品之间结果差异还是比较大,我们有机会的话多关注跟互认相关的不同检验结果的差异。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燕教授也指出最近国家卫健委的文件已要求全国范围内进行检验结果的互认,但是目前全国各地检验的平台很多,每个平台的参考值不同,结果也存在着差异,如何用好肿瘤标志物的结果确实非常重要。
最后刘焕亮教授总结感谢与会专家的认真参与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今年通过多种活动更多的促进广东与福建两省专家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