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第1场:杭州站|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规范巡讲回顾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

【直播回放】

↓↓↓

编者按:2022年2月12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中青年专家全国巡讲开年第一站杭州站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不仅集结了邵志敏教授、吴炅教授及浙江当地专家,同时五大召集人共同汇聚,与浙江青年学者一起共襄本次学术盛会,共话指南深意。本次巡讲落实“防治一体、内外兼顾、分型而治、求同存异”的巡讲主题,在大会荣誉主席邵志敏教授、吴炅教授、刘红教授、王晓稼教授、黄建教授和杨红健教授的带领下成功举办,诸多专家从乳腺癌诊断、早期治疗策略、到晚期诊疗进行了全面指南解读,对新时代下乳腺癌的防治与诊疗发展予以深入学习和探讨;在自选环节中,通过2个病例的实战问答,从临床实践角度对指南进行了二次落地。中青年专家巡讲旨在专家的引领和支持下,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在指南的传递、传达中的关键作用,深入理解指南要义,践行指南规范,让更多一线医生获得教育,共同促进我国乳腺肿瘤领域诊治水平的规范和提高,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


壬寅虎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中青年专家全国巡讲新春首站于2月12日在杭州正式启航。会议由本次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亚兵教授开场:新春首场落地杭州,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线上聚首,但是相信通过今天与线上线下嘉宾一起共议热点,共读指南,案例实战,依旧可以带来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共同推动指南落地,造福更多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致开场辞,回顾了自2007年第一版指南开始至今,不断更迭完善,规范了中国广大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提升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他对于近年来中国专家在乳腺肿瘤领域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同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感谢中青年专家,尤其是负责的几位专家,在前期的指南巡讲筹备中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期望通过包含本场在内的66场由中青年专家导师团精心安排的学术报告、病例讨论及一些新形式,传递这次再版的指南中需要传递的学术内容,不断更新迭代诊疗实践,最终惠及患者。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说,规范的制定源于高质量的循证依据,而指南的更新也离不开中青年医生的付出,期待一代又一代的中青年专家不断践行指南与规范,进而提升患者的远期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2030。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对将中青年专家首场巡讲落地杭州表示衷心感谢,中青年医生对临床诊疗尤为重要,国家抗肿瘤药物规范化与合理化应用中也希望把每一位患者的诊疗都可以同质化,希望今年新的巡讲形式进一步提高指南规范落地临床实践,最后期待本次会议可以进一步提高各地乳腺癌诊疗水平,更好的发挥出中青年专家的学术风采。

随后在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亚兵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专家共同翻亮指南,点燃CBCS-Y,标志着2022年度CBCS中青年专家巡讲正式启航。

第一环节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的引导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建教授开启学术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犇龙教授《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着重介绍了本版指南新辅助治疗的重点更迭及补充信息,强调了基于更多循证依据的推陈出新,早期乳腺癌治愈再升阶,新辅助治疗不止于服务手术,更聚焦生存,这一循证依据推动了指南对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人群的扩大等。在指南解读后,杨犇龙教授就最新发表的2022版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的革新点与2019版共识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和说明,该共识由邵志敏教授带领中国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共同完成,共识中的更新与迭代也代表了中国专家对于新辅助治疗的认知与观念的进化,他最后总结:“如果未来一定会发生,那就先进入那个未来”,“今天,在虎年伊始,我们提到新辅助治疗,一定是患者追求治愈的那个未来”。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红健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共同主持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谢伯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星飞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何雪心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徐潮阳教授参与讨论,4位教授就在新辅助治疗临床应用与实践过程中关注的问题,从指南规范角度予以讨论。

第二环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主持下开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指南关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范蕾教授特别提出,指南的推荐等级是基于高质量的循证依据及60%的专家投票率确定其是否作为可以作为临床实践推荐。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应结合患者复发风险,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期望患者可以在早期治疗中得到治愈。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的主持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孝渠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文明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素梅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海光教授参与讨论,重点探讨了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关键策略。指南就以上问题的给出了规范意见,同时这也是我们临床绝大多数专家的诊疗选择。马力教授最后总结指出,我们对于临床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是否有循证依据,同时应考虑患者是否有生存获益、考虑患者的耐受性等,同时应充分与患者沟通。

第三环节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孟旭莉教授主持下开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就指南《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篇章进行解读。陈占红教授最后总结7大要点,包括不论国内指南还是国际指南,对于既往未使用过曲妥珠单抗或者符合再使用条件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首选仍应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联合紫杉类的治疗方案,对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治疗失败,或者辅助治疗结束后一年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单药可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紫杉醇,是国内外的一致标准等。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赵文和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的主持下,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丁锦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晓琛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邱福铭教授参与讨论,3位教授就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人群如何区分、未使用过曲妥珠单抗或符合曲妥珠单抗再使用人群的后续治疗方案选择、对于一线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治疗失败或辅助治疗≤1年复发的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于三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靶向联合选择这4个问题结合各自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观点。郝春芳教授最后总结,期待全国中青年专家在这一领域带来更多的循证依据,未来可以指导实践。

在指南的理论指导与临床的实践密不可分,本次巡讲一系列精彩的病例实战加深了对指南应用的理解。在浙江省中医院谢小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坚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龙景培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王娴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者仁心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英之师队,分别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思丰教授引导的早期病例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喜英教授引导的晚期病例进行了实战问答挑战。吴炅教授、徐莹莹教授、马力教授、郝春芳教授、张剑教授及余科达教授分别就实践问题进行点评,指出在指南下点明临床实践决策的关键要义。

会议尾声,大会飞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召集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总结提到,本次会议从三个分享课题基于“小红书”从乳腺癌不同分期、不同分型、不同风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解读了丰富的循证依据,给临床带来了十分实用的规范化诊疗工具。感谢所有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再次感谢执行主席郑亚兵教授和陈占红教授,祝贺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但这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开端,期待在即将于各地召开的65场巡回会议中,与大家线下相聚,就更多热点问题、规范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深入人心的讨论和更多能够改变临床实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