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到离世仅1年多,曹景行生前曾在节目中感叹: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

因胃癌于2月11日凌晨在上海去世

让无数人扼腕叹息

      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1978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98年出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从2009年2月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早间黄金时段,每日评述国内外时事新闻。

      “各位好,大家看到我,是不是在镜头前的形象有点变化,首先是头发少了很多,现在的是原来的头发掉了以后长出来的新的。”

      说到这儿,曹景行老师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头发,“另外呢,胡子也开始长出来了,情况其实是——去年8月以后,我在进行胃癌的治疗,要做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所以头发掉了,人也瘦了。”

曹景行在节目《肠久之计》里

对观众聊自己的胃癌诊疗经历

      这是2021年3月,曹景行做的一个谈话节目《肠久之计》的开头一分钟,曹老师在镜头前神态轻松地聊着自己的诊疗经历。节目中请来了他的主治医生、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一科的周海洋讲解胃癌的防治科普,希望提醒更多的人早诊早检。

      曹景行的胃癌是2020年确诊的,确诊时就已进入进展期,在经历了手术切除和一系列放、化疗治疗后,2021年,他又重新回归主持工作;2022年初,不幸复发离世。

      从确诊到病逝,在几乎穷尽所有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曹景行先生仅仅坚持了一年又七个月,享年75岁。

生前节目中的提问:胃癌能早发现吗?

——可以,做胃镜

      即便生病,他也像雷达一样不断搜集新闻线索,他和患者聊天,和医生对谈,治疗间隙制作了十一集短视频,微博上的单集点击量超过13万,与粉丝互动不停。2月7日他的朋友圈停止更新。


2月7日他的朋友圈停止更新

来源:曹景行微信朋友圈截图

      确诊时已是晚期的曹景行老师曾在《肠久之计》节目中发出灵魂拷问: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我知道自己的胃癌在胃角的位置,已经转移扩散到了周围的淋巴,甚至一些比较远的淋巴,得知后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感到震惊,很多人也想到了自己。像我们这个年纪,能早一点发现这样的疾病当然更好,那么胃癌能够早一点发现吗?”

      此前据曹先生自述,他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为五年前,但直到2020年8月体检时才发现胃癌。

      “胃癌当然是可以早诊断、早发现的,但是很遗憾,我国目前胃癌早诊率仍然很低,远低于日本和韩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主任应杰儿说,因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每年全球新增的胃癌病例大半都来自东亚地区,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尤为严重。

      但在日、韩两国,胃癌确诊患者中有70%都是早期,而我国则相反,超过70%的胃癌患者初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即进展期)了,早期胃癌患者仅占20%多。

      “这还是近几年来早诊早治推广普及的结果,五年以前,我国胃癌早期患者的诊断率还仅为10%。”

      应主任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早期预防性筛查的不重视,以及对胃镜的依从性较低。

      “由于早期胃癌基本没有症状,胃镜是胃癌早筛的最有效手段,现在的胃镜分辨率很高,可以发现很小的病灶,而‘无痛胃镜’基本已没有不适感了,建议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群都能养成将胃镜纳入健康体检的习惯。”

中国一年50万人死于胃癌 

因早筛普及 日韩发病率更高

五年生存率却是我国的两倍

      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报告,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95.1万例,死亡72.3万例;其中,中国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均占了全球将近一半。

      胃癌也是中国第二高发的癌症,仅次于肺癌;而且,由于确诊得太晚,大多数胃癌患者都面临死亡——在2015年,约有49.8万中国人死于胃癌。

      “其实看发病率数据,日本、韩国的胃癌发病率是比中国更高的,中国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应主任说。

      最近15年日本男性的胃癌发病率虽然明显降低,但仍是美国的十倍;而可能由于全民对腌制品的偏爱,韩国的胃癌发病率从1999年到2011年就一直保持在60人/10万人,位居全球最高。

      “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胃癌五年生存率的对比。”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看上去比日本低,而死亡率却是日本的两倍,五年生存率仅为35%;

      而得益于胃癌早期筛查项目,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64.6%,韩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1.5%。

曹先生主刀医生周海洋博士强调:

即使无症状

高危人群也应常规胃镜筛查

      昨天,曹先生的主刀医生之一、上海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海洋博士在“海上柳叶刀”公号上回顾整个治疗过程时说:“以曹景行先生的病情来说,这样一个消化道的肿瘤,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或者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胃镜+活检。那么曹先生到底“缺掉了哪个环节”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环节。

      “第一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第二是即使无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常规进行胃镜筛查,比如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等。

      “中国是胃癌大国,表现为发病率高,中晚期比例高,预后不佳。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胃癌早期没有特异临床症状,而胃镜可以在直视下对胃黏膜进行观察,并对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明确是否有癌变,从而实现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