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是发达国家皮肤癌死亡的首要原因。以往我国发病率很低,只有1/10万,但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加,恶性黑素瘤发病率成倍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自从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以来,人们谈“黑”色变,“谁都拿它没辙”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大家深知其特点∶恶性程度高、转移快、预后差、 死亡率高、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堪称肿瘤医院的”肿瘤王”。
由于长期以来,恶性黑素瘤一直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人认为一旦得了恶性黑素瘤,便宣布了“死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恶性黑色素瘤在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多个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恶性黑素瘤的认知,使人们看到了恶性黑素瘤治疗的希望。
2020年8月,60多岁的张大爷得了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肝脏,宣布了“死刑”,但几个月后,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几个大的肝脏恶性色素瘤转移灶,在应用抗 PD-1靶向治疗后,竟神奇般的消失了,他脑内的其他的四个恶性黑色素瘤病灶也已经全部消失。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癌症治疗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由经验科学向循证医学、由细胞攻击模式向靶向性治疗模式转变。应用靶向技术向肿瘤区域精确递送药物的“靶向治疗”和利用肿瘤特异的信号传导或特异代谢途径控制的“靶点治疗”是肿瘤研究的热点。
随着靶向治疗的开展,伴随诊断应运而生,所谓的伴随诊断是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 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基因突变的表达水平, 了解不同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治疗反应, 筛选出最佳用药人群进行个体化治疗, 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包括癌症病因在内的分子基础推动了个体化或精准医疗的发展, 通过开发对实体靶向治疗来识别特定的肿瘤特征, 预测个体对特定疗法的反应能力是现代精准医学的最终目标。
问答:
1.什么是靶向治疗?
所谓的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通过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2.靶向治疗的优势在哪里?
由于中晚期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高, 标准化治疗的效果较差, 个体化靶向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个体遗传基因的差异, 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因人而异, 作为个体化医疗的主要手段, 靶向治疗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 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精准是它的优点,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3.开展伴随诊断的目的在哪里?
开展伴随诊断的目的为了解哪些病人可以受益于靶向药物治疗,或者哪些病人不能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其目的是将数据反馈到实体治疗之中,指导用药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
4.生活中什么样的痣提醒我们有可能发生恶变?
正常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几颗痣,一般直径小于2mm的色素痣无需担心,不用诊治,但是一些特殊部位,尤其是摩擦部位的痣还是尽早治疗,比如四肢末端的,特别是脚上、手掌,外阴生殖器、粘膜上的,比较大的,直接大于6mm,增长速度较快,形状不规则的痣,发生流水流血破溃的痣,还是需要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行预防性切除,因为早期恶性黑素瘤,特别是原位恶黑,其生存率可达95%,而晚期恶黑其生存率不足5%。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5.怎么样识别自己身上的痣是不是恶变了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实用的"ABCDE 法则"∶
A∶非对称(Asymmetry), 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边缘(Boarder)边缘不规则, 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 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轮廓。
C∶颜色改变(Color ), 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直径(Diameter),色素斑直径≥6mm或色素斑明显长大时要注意; 这样的痣就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E: 发展(Evelopment),任何一个痣,只要发展了,无论增大或缩小,红肿或瘙痒,只要出现变化,就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就应该及早治疗。
6.早期诊断恶性黑素瘤有哪些方法?
(1) 临床特征:ABCDE 法则。
(2) 皮肤镜检查:恶性黑素瘤在皮肤镜下有其特有的表现。
(3) 组织病理:组织病理是诊断恶性黑素瘤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Lee JJ,Murphy GF,Lian CG. Melanoma epigenetics:novel mechanisms,markers,and medicines[J]. Lab Invest,2014,94:822- 838.
[2] Miller AJ,Mihm MC Jr. Melanoma [J]. N Engl J Med,2006,355:
51-65.
[3] Herszényi L,Hritz I,Lakatos G,et al. The behavi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colorectal cancer [J]. Int J
Mol Sci,2012,13:13 240-13 263.
[4] Ahmad S,Singh V,Sinha RJ,et al. Role of MMP -2,MMP -9 and VEGF as serum biomarker in early progno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J]. Afr J Urol,2018,24:25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