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垂体瘤不用担心,神外医生带您了解垂体瘤!

您是否有这样的症状:1、近段时间来视力下降的厉害,看东西时视线范围内某部分总是发黑看不清。2、与同龄人不符的面部、躯干肥胖。3、口鼻颧骨、手脚明显粗大。4、月经停止有或没有泌乳症状。5、全身乏力、恶心、食欲不振。6、饮水量大且难以控制、尿量多。如果你有上述六条症状之一,那你可能垂体出现了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垂体具体情况:它属于大脑内的中枢性内分泌器官,主要作用是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涉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调节体内微循环的繁杂过程。脑垂体分泌的某些激素既直接作用于人体,也对其他腺体产生相互作用,间接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组织。垂体瘤是引起垂体疾病的常见原因,它的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排第2位,约占颅内肿瘤的15%,人口发病率为8.2%~14.7%。


垂体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颅内占位表现,肢端肥大、满月脸水牛背等、闭经泌乳、甲状腺功能异常、性功能减退等多种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诊断则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鞍区增强磁共振扫描进行综合诊断。

垂体腺瘤大多是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多种类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放射治疗作为补充方法。如果治疗得当,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垂体瘤的诊治往往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科室,需要多学科联合协作。我院针对疑难的垂体瘤及相关疾病开设垂体瘤多学科联合(MDT)门诊,垂体瘤MDT门诊秉承“协同诊疗、规范治疗”的理念,整合了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医学影像科等专家资源,实现个体化、一站式诊疗。

就诊对象:

1、临床有高泌乳素血症、肢端肥大症、身材矮小、性发育不良、性早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库欣病、尿崩症等怀疑垂体瘤的患者。

2、垂体瘤诊断明确的患者,需要评估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3、垂体瘤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激素水平调整及影像学随访。

神经外科作为处理颅内病变的科室不仅治疗垂体瘤疾病,亦开设其它颅内肿瘤专病门诊:为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等颅脑肿瘤患者提供诊疗、随访方案,明确诊断,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术后结合多种综合治疗措施,全程监控病情变化及术后恢复。

问答

一.垂体瘤是癌症吗?能不能根治?对以后生活有什么影响?

垂体瘤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恶变,绝大部分垂体腺瘤患者都是垂体良性肿瘤或者其他病变,经手术或者其他方式可以根治或维持长期稳定,治愈率高,复发率较低,从源头解决引起症状的原因,治疗后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

二、垂体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手术治疗:将肿瘤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全部过程耗时短、治愈率高,主要针对视力下降明显、内分泌紊乱严重及药物治疗缓解不明显等情况,术前对肿瘤进行评估,制定适合肿瘤的手术方式。手术方法有:(1)经鼻微创手术(首选) (2)开颅手术 (3)经鼻-微创联合手术


2. 药物治疗:

(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促进下丘脑分泌泌乳素(PRL)释放抑制因子,阻止PRL的释放, 或刺激多巴胺受体有效抑制PRL的分泌,也有能部分抑制生长激素(GH)的分泌,代表药物为溴隐亭、卡麦角林。

(2)生长抑素类似物

生长抑素类似物有抑制生长激素的作用,通过抑制GH的分泌和合成,能使2/3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GH水平降至正常;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体积减小,对部分TSH分泌腺瘤和促性腺激素瘤也有治疗作用。

3.放射治疗:不作为首选方案,主要用作术后残留或复发、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的补充手段。

三、垂体瘤长在脑袋里位置那么深在,令我比较担心,医生用什么办法来切除肿瘤呢?

目前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均首选经鼻微创手术,神经外科医生通常使用内镜或显微镜通过鼻腔直达鞍底垂体窝,垂体瘤与垂体组织不同,通常质地松软,使用长柄刮匙即可刮下,随后把肿瘤切成小块分块取出。

四、垂体瘤切除手术安全吗?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垂体瘤也不例外,最主要的风险是损伤正常的垂体组织。在切除垂体巨大腺瘤后,仍有约5-10%的患者出现术后垂体功能减低,可能需要长期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包括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雌激素或者睾酮等替代治疗。多数患者在垂体前叶组织大部分被切除后,剩余的垂体前叶组织仍然能够分泌足够的激素供人体正常活动。我们会全力以赴术中精细操作,避免损伤正常垂体组织。

五、这个手术会持续多长时间,术后大约多久可以出院?

整个手术过程包括麻醉和苏醒一般会持续3小时左右。患者通常在次日可下地活动,经过3-5天的恢复即可出院休养。

六、我在我们当地医院做了头部核磁共振,大夫说我垂体这里长了个东西,这玩意一定是垂体瘤吗?我需不需要马上手术?

不一定!垂体瘤是垂体部位疾病,但垂体部位疾病不单单是垂体瘤!它们症状相似,影像表现也接近,在当您检查发现有垂体的病变之后,一定要到专业的垂体腺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心就诊,经过经验丰富的医生明确诊断之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Melmed S. Pituitary-Tumor Endocrinopathies. N Engl J Med. 2020 Mar 5;382(10):937-950.

2.Lake MG, Krook LS, Cruz SV. Pituitary adenomas: an overview. Am Fam Physician. 2013 Sep 1;88(5):319-27.

3.Inoshita N, Nishioka H. The 2017 WHO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overview and comments. Brain Tumor Pathol. 2018 Apr;35(2):51-56.

4.Vance M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 pituitary adenoma: one clinician's experience. Neurosurg Focus. 2004 Apr 15;16(4):E1. 

5.Hlaváč M, Sommer F, Karpel-Massler G, 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 HNO. 2019 Apr;67(4):30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