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中国是胃癌大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7.8万,占全球新发病例43.9%,死亡病例37.3万,占全球死亡病例48.5%。我国胃癌死亡人数世界第一。因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比较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分期已偏晚,且胃癌患者年龄偏大,常合并许多基础疾病,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难题。
那么,导致胃癌常见因素有哪些呢?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2021年12月,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部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一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其次,胃癌的发病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饮水、环境土壤等关系密切。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长期饮酒可以改变胃内环境、刺激消化系统胃黏膜,加快致癌物的吸收,参与胃癌发病过程。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的吸收。
癌前病变不可忽视,像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那么胃癌会遗传么?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10%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
如果得了胃癌该怎么办?别慌,接着往下看
手术是胃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可能方法,早期患者术后可获得根治。而进展期胃癌患者需要根据胃癌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胃癌的手术方式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再到达芬奇机器人的胃癌根治术,治疗更加微创化和精细化。哈医大四院胃肠外科积极微创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在省内规划化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胃癌根治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近年来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完全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能够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周组织的解剖分离、胃癌肿瘤组织的整块切除、区域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复杂消化道的重建,并减少淋巴结清扫过程中肿瘤细胞自淋巴管的脱落等微创技术优势,使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逐渐成为胃癌手术治疗的趋势,得到了普通外科医生和患者们的普遍认可。
达芬奇机器人在胃肠肿瘤治疗中大显身手,2019年哈医大四院率先在省内引进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普外科等众多领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备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具有3D视觉,术野被放大10~20倍,使常规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的胃肠缝合和胃周血管脉络化操作变得方便,更精准更快捷地完成胃肠吻合术和D2淋巴结清扫,实现全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术,尤其适用于局部大血管周围的解剖、狭窄空间的操作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
虽然机器人系统的技术性能非常先进,它灵巧的机械臂加上清晰的影像系统,能够帮助胃肠外科医生实现比较彻底的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创伤,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但是对于胃肠肿瘤患者而言,早诊早治才是根本。
问答:
1.胃癌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
答:胃癌早期往往症状隐匿,或偶尔出现没引起注意导致延误诊断和早期治疗。所以,对于高危人群应严密监测,定期健康体检,合理膳食。对于有以下症状者,应高度怀疑胃癌,须进一步检查:
(1)既往无胃病,近期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胀痛、餐后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等不能解释的症状。
(2)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或黑便。
(3)近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并伴有贫血、乏力等情况。
2.用达芬奇机器人给胃癌患者做手术,显著优势有哪些?
答:哈医大四院在2019年率先在省内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目前已在普外科广泛开展和应用,用于胃癌、结直肠癌、肥胖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微创治疗。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做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手术过程更快、术中操作更精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消化道重建更流畅,可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Maigeng Zhou, Haidong Wang, Xinying Zeng,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19;394(10204):1145-1158.
[2] Ling Yang, Christiana Kartsonaki, Pang Yao, et al. The relative and attributable risks of cardia and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a case-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1;6(12):e888-e896.
[3] Wanqing Chen, Changfa Xia, Rongshou Zheng, et al. Disparities 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Lancet Glob Health. 2019;7(2): e257-e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