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2022世界癌症日科普宣教活动

202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整合卫生资源,医疗人人共享(close the care gap)”。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防癌早筛和早诊早治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影像学检查是实现防癌早筛和和早诊早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邀请专委会主任委员叶兆祥教授和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佩芳教授就肺癌和乳腺癌筛查进行线上科普,并将该讲座视频发布于中国抗癌协会CACA平台的肿瘤影像云课堂科普宣教板块,旨在使民众普及早筛理念,了解肺癌和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助力“健康中国2030”肿瘤防控目标的实现。

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在《健康中国2030规范纲要》明确提出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肺癌不仅仅是男性烟民和老年人发病,呈现三化趋势,即年轻化、女性化、腺癌化。目前,广大民众对科学的防癌抗癌理念了解不够全面,部分人群拒绝筛查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防控肺癌的公认关键词是“早”——早筛、早诊、早治。因此,叶兆祥主委围绕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肺癌筛查这个题目,以十问十答的形式就为什么要做肺癌筛查、肺癌危险人群、参加肺癌筛查的好处、何时开始做肺癌筛查、早期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如何参加肺癌低剂量CT检查、低剂量CT 检查发现肺结节如何处理、一次CT筛查没发现肺结节是否需要再查、低剂量CT检查对身体是否有损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宣教,不但强调了肺癌的早期筛查对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肺癌筛查报告的解读、发现肺结节的处理方法及后续随访给出了专家意见,让公众掌握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化治疗的“三早”理念。

乳腺癌是一种让女性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女性最普遍的癌症死亡原因。乳腺癌早期发现,不仅治愈率高,而且可以做保乳手术,术后各种辅助治疗也可减少,从而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佩芳教授就《乳腺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作用》展开科普讲座。从真实病例出发,分析了乳腺癌筛查目前常用的方法——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的各自优势,结合我国由中国抗癌协会制订的筛查指南建议,提出乳腺X线仍然是乳腺癌筛查首选方法,超声主要是作为辅助手段补充乳腺X线筛查,可提高检出率,减少过度诊断;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推荐乳腺MRI进行常规筛查。

此次肿瘤防治科普宣教活动为普通民众普及了肺癌和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群众对其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