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又称光辐射疗法,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产生光动力作用杀伤肿瘤或其他病理性增生组织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其中光敏剂、照射光和氧构成光动力效应的三要素。PDT的原理是,在给药3-96个小时后,光敏剂或其代谢产物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中,在光照条件下,吸收光子能量,在靶细胞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活性氧如单线态氧再与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使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PDT的三大要素为光、光敏剂、氧气,其中,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核心要素,常见的有:
1、卟吩姆钠 (Porfimer sodium)
该药商品名为光敏素Ⅱ( Photofrin Ⅱ),1993年在加拿大首次获准用于治疗浅表乳头状膀胱癌,1994年又在荷兰获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转移到肺部的其他肿瘤所致阻塞性病灶或黏膜病灶和影响吞咽能力的食管肿瘤。卟吩姆钠排泄缓慢,易发生光毒性反应,用药前需进行皮试,用药后需避光,并需护理4周以上,否则可致日光皮炎,严重者可见剥脱性皮炎,因此其用于治疗受到限制。
2、维替泊芬(Verteporfin)
维替泊芬(verteporfin, 商品名Visudyne, 1)的由美国QLT光学治疗公司和瑞士汽巴视力公司联合开发,2000年4月12日由美国FDA批准上市。它的特点是能快速在癌细胞内聚积,给药和光照的间隔仅大约3h,对皮肤光敏反应较小,静脉给药后药物可迅速消除。其主要用于治疗以典型的视网膜中央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为主要症状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病理性近视继发的中心凹下CNV的一种光活化性药物,维替泊芬主要经胆汁排泄,因此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但重度肝功能异常者应考虑调整剂量。
3、替莫泊芬
替莫泊芬(Temoporfin), 即5,10,15,20-四间羟苯基二氢卟吩,商品名为Foscan,由英国Scotia Quanta Nova公司开发,2001年10月被批准在欧洲上市,。主要治疗食管癌、头颈肿瘤、早期表浅部胃癌及消化道肿瘤等,它在近红外区652nm波长处有较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半衰期约为30h,其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比为10/1~15/1,滞留期比光敏素I短,在阈值水平有强烈的光漂白作用。它主要聚集在肿瘤和网状内皮系统,其优点是无致突作用,毒性低,LD50值大于3 mg/kg,是其光疗剂量的20-30倍。老鼠体内实验表明,本品给药和光照的时间间隔为48-72 h的光疗效果比通常的24 h好,其给药剂量和光剂量仅为0.1 mg·kg-1,200 mW/cm2 的光20 J/cm2。对皮肤的光敏反应较小,且可在14天内清除。
4、他拉泊芬
他拉泊芬(talaporfin)属于叶绿素α降解产物衍生物,商品名为 Laserphyrin,由日本明治制果公司研制,2004年6月在日本首次上市,用于不能接受手术等根除性治疗或有必要保留肺功能而不能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早期肺癌。他拉泊芬具有两亲性(亲水性和亲脂性),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比具良好,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64nm,给药后2-4h在肿瘤内的聚集量达峰值,过敏反应弱,水溶性好,可从尿中排出。在治疗肺部浅表鳞状细胞癌的I和II期临床试验中,本品对肿瘤的完全反应率分别达到87.5%和84.6%,均未发现副作用。
感谢专委会合作医院兰大二院陈昊教授团队提供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