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治疗(PDT)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9月2日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部位是咽隐窝,常见的病理分型为鳞癌、腺癌,我国以鳞癌见。由于鼻咽癌解剖位置复杂,部位深,周围神经血管丰富,手术风险较大。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放射治疗,但放疗对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差且复发率高。鼻咽癌的化疗全身毒副作用较大。PDT可穿透组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及神经血管损伤较小,可较好地保留器官功能及容貌。已有学者对PDT早期鼻咽癌展开研究。有学者对13例接受PDT的鼻咽癌病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PDT能够有效控制T1~T2 期鼻咽癌,联合 PDT 和化疗能延长进展期T3~T4期肿瘤患者2年生存时间。对于晚期鼻咽癌,PDT是一种可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对于保留器官功能和容貌具有满意的效果。有研究观察了21例深度小于10 mm(化疗)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鼻咽癌患者,2年局部控制率为75%,无进展生存率为 49%,总生存率为 65%;研究结束时,9名患者(43%)无任何疾病迹象,临床状况良好(ECOG评分0),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普遍认为PDT治疗深度小于10mm的局部鼻咽癌是有效的,尤其在放疗和手术受到限制的部位,PDT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治疗方法。另外,Nyst等人研究22例PDT治疗的顽固性/复发性鼻咽癌病例后也得出类似结论,认为PDT等待时间及治疗过程短,在门诊局麻下即可进行,是一种合适的、有吸引力的治疗方式。Caesar等人对6例接受PDT姑息治疗的顽固性/复发性鼻咽癌病例展开研究,认为PDT是一种非侵入性、简单易操作的治疗方法,可早期治疗姑息性/复发性鼻咽癌,但不适合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同手术、放疗、化疗相比,PDT不仅具有创伤小、毒性小、特异性高、靶向性好、消灭隐性癌病灶等特点,在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姑息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对早期病变局限的恶性肿瘤可达到局部根治的目标, 也可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PDT也存在穿透性较差的问题,治疗期1月内须避免日光或日光灯照射,以免发生日光性皮炎,注射部位也可能产生炎症,甚至药物过敏反应。总之,PDT是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