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段的恶性肿瘤,常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根据其肿瘤所在部位可分为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胆管癌常呈局部浸润方式向周围组织血管浸润扩散。因早期缺乏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故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就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因此胆管癌患者往往生存期极短。如今以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可能改善胆管癌患者预后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目前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但由于早期诊断率低、肿瘤恶性程度高、切除率低等特点,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也仅约16.5%。随着新型外科技术的发展,光动力治疗(PDT)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当中。在PDT基础上再辅以药物治疗,患者往往可以在避免传统手术痛苦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生存时间。PDT的原理在于注射入体内的光敏剂 能够特异性地聚集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这些被特异性标记的肿瘤细胞经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后,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单态氧、自由基等一系列毒性物质,从而杀伤肿瘤细胞。PDT具有适用性广、不良反应小、伤害小、简单易行、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因此广受好评。早在2005年,Zoepf等对32例不可切除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PDT联合支架组较单纯支架组中位生存期超出14个月(21个月 vs 7个月),而联合组的30d病死率为0,单纯支架组为6.25%。陈士明等在对11项研究、共659例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中亦表明,PDT与单纯胆管支架引流相比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置入PTCD管引流胆汁仅能缓解胆道梗阻症状,无法彻底解除梗阻,对患者行双支架置入术,快速有效解决肠道、胆道梗阻症状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此基础上行光动力治疗。一方面直接消除局部肿瘤,另一方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PDT可通过刺激机体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发生,从而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PDT同样存在如光过敏、发热、烧灼痛、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应用光动力治疗前还需要就疾病特征、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综合考虑再行决定。在双支架置入与光动力治疗的基础上,8周期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疗效。截止目前,患者生存时间已达11个月,相较于传统手术后的胆管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且患者精神、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较入院前大大提高。用药期间未发生 严重不良事件,证实该联合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可靠。
感谢专委会合作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提供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