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CACA)肺癌靶向治疗圆桌研讨会——华东站

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CACA)肺癌靶向治疗圆桌研讨会——华东站于9月25日成功召开。会议邀请到上海市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担任主席,来自上海、浙江、福建、江西等多地的共计15位专家分别从胸外、肿瘤、呼吸、放疗和统计学角度,就可切除EGFR突变阳性NSCLC围手术期管理现状及未来展望等靶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临床诊疗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大会主席方文涛教授

会议主席方文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近几十年以来,随着驱动基因、精准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等理论的发展,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EGFR驱动基因靶点的治疗进展最为突出。大型III期RCT研究ADAURA奠定了奥希替尼在可切除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治疗地位。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不断革新,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比如DFS能否作为替代研究终点,患者辅助治疗模式如何优化(一代 EGFR TKI vs 三代 EGFR-TKI,EGFR TKI 单药 vs 化疗序贯EGFR TKI,辅助靶向治疗的时长),伴有共突变患者的治疗等。临床决策医生要从人群、治疗方案和用药时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长期生存。

 

徐松涛教授引导发言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的徐松涛教授以“外科视角:从精细到精准,辅助靶向治疗的前世今生”为题进行了引导发言。可切除NSCLC术后存在复发风险,Meta分析得出辅助化疗降低复发转移的疗效有限,多项研究证实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DFS,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较辅助化疗更好,精准辅助治疗的时代已经来临,辅助靶向治疗已然改变临床实践。辅助化疗和一代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的复发模式以远处复发为主,而三代EGFR TKI奥希替尼辅助靶向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复发模式,不仅减少复发风险,同时控制患者的远处复发,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对于优化患者术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讨论环节,在会议主席方文涛教授的引导下,所有与会专家就可手术切除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优化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如下共识:

1.可手术切除EGFR突变NSCLC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期待更多数据的产生,特别是ADAURA研究中3-5年的DFS率、OS等,未来或可进一步改变临床实践。

2.IB-IIIA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术后辅助奥希替尼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并改变了患者的复发模式,降低远处复发尤其是CNS复发风险。因其突破性的疗效,有望成为辅助靶向治疗优选。

3.以治愈为目的的辅助靶向治疗研究的金标准虽然是OS,但ADAURA研究极低的DFS HR足以支持术后辅助奥希替尼治疗可以最大化患者的生存获益。

4.临床实践中对于切除的NSCLC患者,术后应根据不同的基因背景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更加精准地细分人群。

5.共突变检测将为不同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势人群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以指导后续辅助治疗模式的选择。

林根教授引导发言

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的林根教授以“内科视角:从晚期到早期,精准靶向治疗的换位思考”为题进行了引导发言,主要就围手术期治疗的目的、从长期疗效替代指标角度看围手术期方案选择等方面展开。目前对临床试验的结果解读往往受到生物学和统计学认识的影响,围术期的治疗目的以延缓复发和延长生存时间为主。从统计学角度,以DFS和OS作为终点指标、等比例风险模型是否适用于肿瘤患者生存研究等问题值得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试验想获得OS的阳性结果需要较大的样本量和治疗优势,从长期疗效替代指标角度看围手术期方案的选择来看,新辅助靶向治疗的疗效指标不应该完全沿用放化疗时代的治疗标准。同时FLAURA研究发现肿瘤的异质性使得姑息治疗难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因此,辅助治疗研究替代指标、靶向新辅助治疗的最佳模式、免疫联合是否适用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仍存在探索空间。

讨论环节,在会议主席方文涛教授的引导下,所有与会专家就如何精准选择EGFR突变NSCLC围术期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如下共识:

1.从生物学和统计学方法区分肿瘤患者的可治愈性,不同分期的患者应该结合影像学、分子生物标志物、疾病进展状况区别对待。对于不可治愈的晚期肿瘤患者,应该通过更精准的手段让患者与瘤共存,延长患者生存期。

2.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缩瘤并治愈肿瘤,药物的使用时间应该结合患者肿瘤状态是否可以手术。

3.围术期辅助靶向治疗方案、主要终点的选择不应该完全沿用放化疗时代的标准,重点关注DFS、OS等指标,而是首先关注ORR来评估治疗效果。靶向治疗如何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如何联合免疫治疗,未来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4.精准医学的发展导致更多的合并突变被发现,如何客观地对待测序中发现的共突变与疾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不同类型的共突变,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是否存在功能性驱动基因,在其他肿瘤中是否发现相关突变及处理方案等。

讨论嘉宾(*按照专家姓名拼音排序):

陈恩国 教授,陈雄 教授 ,成兴华 教授,樊旼 教授,方文涛 教授,梁斐 教授,林根 教授,林江波 教授,夏旸 教授,徐松涛 教授,叶峰 教授,叶敏华 教授,余锋 教授,曾剑 教授,张新 教授

最后,会议主席方文涛教授总结到:

1.可切除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接受EGFR TKI辅助靶向治疗,有望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2.精准辅助治疗的未来探索方向应该朝着更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和辅助治疗策略选择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