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相聚 MDT同行 | 2021年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精准诊疗论坛圆满落幕!

编者按

       精准狙击,MDT同行。9月18日下午,第六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精准诊疗论坛顺利召开,众多肺癌大咖齐聚线上,解读NSCLC治疗最新进展,分享肺癌多学科诊疗经验。本次会议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建瑾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简红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通过分享2021年ASCO大会NSCLC最新研究数据,EGFR阳性NSCLC的精准诊疗、临床实践病例、试验设计解读及诊疗技术探讨,来交流肺癌多学科协作的经验与最佳模式,以期实现最优的肺癌个体化治疗!【医悦汇】记者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

大会主席致辞

大会主席:黄建瑾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建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肺癌作为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新的药物不断诞生,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肺癌的整体预后得到显著的改善。

在新成果、新技术不断问世的当下,尤其是EGFR-TKI三代同堂的时代,如何为EGFR阳性NSCLC患者制定最优策略,选择更有效的选择药物以及方案如何具有更优的经济效益等都成为摆在每一个医生面前的问题。MDT已经成为肺癌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主流诊疗模式,多学科专家汇聚在一起,如何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打好配合战为患者量体裁衣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是当前的迫切需求。期望通过今天的会议,能够为与会听众的临床诊疗带来新的启发,为MDT模式的复制与推广带来新的思路!

大会主席:简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简红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肺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时代,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为肺癌死亡率下降做出了巨大贡献。及时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融入多学科协作,用集体的力量攻坚疾病的治疗是每一个肺癌医生的必修课。

本次论坛汇集了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以及呼吸科的各位同道,围绕NSCLC精准靶向治疗开展知识和经验分享。期望各位与会听众能藉此契机,学习新的诊疗知识,借鉴成熟的MTD协作经验,共同提高和进步。

现状与展望篇

2021ASCO EGFR突变NSCLC最新研究进展

讲者:张晓东教授

南通市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EGFR-TKI类药物问世已有近20年时间,如何优化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决策是一大热点话题。

2021 ASCO早中期肺癌的亮点研究提示,对于早中期EGFR阳性NSCLC患者,EGFR-TKI无论作为新辅助治疗,还是辅助治疗,都是有效可行的。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未显著延长总人群DFS和OS;厄洛替尼、埃克替尼辅助治疗均显示有显著生存获益。

在EGFR阳性晚期NSCLC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对于经典EGFR突变晚期NSCLC,EGFR-TKI单药治疗方面,阿美替尼疗效显著。EGFR-TKI联合治疗方面:①T+C方案较TKI单药显著延长PFS,但相对之前,此次更新OS两组无显著差异。②一项单中心RCT研究显示,在21 L858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A+T相对于TKI单药的ORR无显著差异。③EGFR阳性晚期NSCLC一线接受TKI+放疗能够带来良好获益,延长生存。针对特殊人群-脑转移患者治疗方面,ASCO首次报道了达可替尼在脑转移和EGFR罕见突变患者中的疗效,提示达可替尼对脑转移患者显示出CNS疗效,一线治疗PR达80%。对于对于非经典EGFR突变晚期NSCLC,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来那替尼对exon 18突变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新型小分子靶向药和EGFR靶向药在exon20ins突变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EGFR罕见突变经EGFR-TKI治疗获益明显。

未来,期待EGFR-TKI类药物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专家视角:细分人群 精准靶向

讲者:张丽琴教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张丽琴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精准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多重获益,已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而肺癌则是所有肿瘤精准医疗探索中的先行者,尤其是越来越多EGFR-TKI 的上市,使EGFR突变晚期患者的获益从PFS真正扩展到OS,也让EGFR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朝着越来越精准化方向发展。

        人种细分  在亚洲人群中,EGFR突变率更高,突变特征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机制更为复杂。在众多EGFR-TKI中,达可替尼是唯一在中国患者中PFS达到18个月以上,也是唯一在总人群和亚洲人群均有OS获益的EGFR-TKI。

      突变亚型细分 19Del和21-L858R突变在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特点。在21-L858R患者中,达可替尼的PFS获益优于其他EGFR-TKI,最高达18.5个月,也是目前唯一在21-L858R中具有OS获益的EGFR-TKI,mOS达32.5个月,较一代TKI延长9.3个月,降低死亡风险超过30%。在19 Del患者中,达可替尼和奥希替尼均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应用达可替尼可获得更多序贯机会,更有机会延长生存。

总体来看,对于EGFR阳性NSCLC,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人种、亚型,以期进行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讨论嘉宾

王季颖教授

徐圣葆教授

本环节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王季颖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徐圣葆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多学科交流篇

EGFR敏感突变的治疗选择

讲者:方苏榕教授

南京市第一医院方苏榕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2例临床实践病例的诊疗经验。一例为58岁中年女性,确诊为右肺腺癌IVB期(T4N2M1c,脑骨转移PS1分)。在一线治疗时,给予达可替尼45mg,每日一次口服,目前已获得19个月的PF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其余均良好。由此可见,达可替尼对于脑转移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另一例为中老年男性肺腺癌IVA期(T4N3M1b,骨转移)患者,存在EGFR EXON19 G746 S752缺失突变。一线治疗给予培美曲塞+卡铂+埃克替尼,三周期,疗效达到PD;进展后二线治疗给予达可替尼45mg,QD,目前PFS已达24个月。总体不良反应可控,出现了轻度皮疹、甲沟炎、乏力。总结经验认为,临床医生应认真解读EGFR的突变位点,以便于后期开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当EGFR突变遇上PDL1高表达,治疗的选择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统计学看EGFR-TKI临床研究结果

讲者:史清明教授

安徽省胸科医院史清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OS、PFS、ORR、DFS、DOR、TTP这六个终点指标是被广泛接受为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统计学评估指标。

首先,在开展临床研究中,设置一个主要终点至关重要。

其次,在进行亚组结果分析时应谨慎解读——“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应事先设置而不是事后分析(post hoc),如在Archer1050研究中,对亚裔、19 Del和21-L858R患者的分析都是预设亚组,均有获益,可信度高!但是亚组设置不宜过多,应该限制在5个以内,我们知道FLAURA研究设置了8个亚组分析、Archer1050研究设置了6个亚组。

最后,临床研究多终点统计分析时固定序检验有利有弊。a水准调整包括:①事后分析;②中期分析;③多组两两比较;④多个类似终点指标;固定序方法是基于临床重要性和预期效应量大小事先排序(每次a水准=0.05)。实际上,尽管Archer1050在研究设计上有缺陷,未获得OS的统计学意义,但明显分开的两条曲线提示,患者从达可替尼治疗中获得长期临床获益(一综合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二综合利弊分析:benefit > harm)。

硬镜在呼吸介入中的应用

讲者:徐浩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浩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支气管镜发展始于1897年,我国支气管镜起步较晚,直到近十年才在国内快速普及。

硬镜操作属于四级手术,是开展治疗性介入技术的有力保障。主要用于硅酮支架置入及取出、冷冻肺活检术、重度良恶性气道狭窄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封堵、Y型金属支架置入及嵌入性金属支架取出。具有管强大、吸引力大、允许长时间操作等多个优势。

开展硬镜手术对团队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的手术室和麻醉团队。开展治疗时以静脉麻醉为主,备有高频通气设备。还需配备1名以上手术助手,1-2名有经验的内镜护士,熟练掌握各项内镜介入技术,备好抢救设备和场地。

总体而言,硬镜操作的开展要有经过专门训练经验丰富的呼吸介入医师及团队。而且,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硬镜操作。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本中心的实际条件,遴选合适患者。总之,硬镜操作既需要评估气道状态,多学科合作,也需要胆大心细、脑洞大开和心灵手巧。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黄建瑾教授在总结中表示,目前肺癌的治疗已进入MDT时代,多学科的交流协作业已成为常态,精准治疗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和分享,让我们在线上就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经验。

通过今天的分享和学习让我们对EGFR阳性NSCLC的人群细分、亚型细分,尤其是对19 Del和21-L858R患者的精准治疗和开展临床研究都带来了新的启示。此外,学习和了解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熟练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都将为我们临床后续开展实践工作和设计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新的指导。

最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高肺癌医生的诊疗水平,加强肺癌规范化诊疗,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以期造福更多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