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聚焦精准治疗之路 MDT开启肺癌诊疗新征程——第五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精准诊疗论坛圆满落幕!

编者按

精准狙击,MDT同行。9月5日下午,第五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精准诊疗论坛顺利召开,众多肺癌大咖齐聚线上,解读NSCLC治疗最新进展,分享多学科诊疗经验。本次会议由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安文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通过分享NSCLC诊疗最新研究数据,探索MDT模式如何更好的为肺癌患者服务,确保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医疗效率与医疗质量!【医悦汇】记者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大会主席致辞

大会主席:史美祺教

大会主席:刘安文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和南昌大学二附院刘安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死亡率非常高。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肺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时代,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为肺癌死亡率下降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次论坛汇集了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以及呼吸科的各位同道,围绕NSCLC精准靶向治疗,现状与展望篇和多学科交流篇两个环节进行讨论与学习。感谢各位教授在百忙之中在线参加今天的会议,并进行精彩的授课和讨论。

第一篇章

2021年ASCO EGFR突变NSCLC最新研究进展

讲者:沈毅弘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毅弘教授指出,EGFR-TKI新辅助/辅助治疗在早中期EGFR+NSCLC患者中有效可行。CTONG1103研究显示,厄洛替尼作为已切除ⅢA期NSCLC的新辅助治疗,PFS较化疗显著改善,但未转化为OS获益。NEOS研究显示,对于可切除性II-IIIB期EGFR+NSCLC,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ORR达71%,DCR达100%。期待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IMPACT研究显示,吉非替尼辅助治疗较化疗未显著延长总人群DFS和OS;EVAN研究结果则显示厄洛替尼显著延长OS,提高5年OS率至84.78%。晚期EGFR突变NSCLC治疗也取得众多进展,首先来看经典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治疗进展。EGFR-TKI单药治疗可行:阿美替尼在治疗EGFRm+ 晚期NSCLC中疗效显著;单中心RCT研究显示A+T治疗21L858R突变患者,较T单药ORR无显著差异;从EGFR-TKI联合方案来看:NEJ009最新结果证实吉非替尼+化疗较吉非替尼单药显著延长PFS,但OS无显著差异;从特殊人群来看:达可替尼对脑转移患者显示出CNS疗效,一线治疗PR达80%。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经典EGFR突变晚期NSCLC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来那替尼对EGFR exon18突变NSCLC显示疗效,ORR达60%,新型小分子靶向药和EGFR靶向药在exon20ins突变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EGFR罕见突变经EGFR-TKI治疗获益明显。未来,期待EGFR-TKI类药物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专家视角:细分人群 精准靶向

讲者:陈丽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丽教授主题报告为《细分人群,精准靶向 – 多泽润 亚洲/exon 21 L858R突变晚期NSCLC的优选TKI》。IPASS研究后,多项一代EGFR TKI研究开展,但中位PFS仅为8-13个月左右,且OS与化疗比未见获益。对于EGFR+ NSCLC,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人群进行精准个性化治疗,多泽润在亚洲人群和中国人群中生存获益明显,是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TKI。 对于EGFR+ NSCLC,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突变亚型进行精准个性化治疗。多泽润在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中PFS获益优于其他TKI,最高达18.5个月,且是唯一带来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OS获益的TKI,所以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优选多泽润治疗。19Del方面,多泽润和奥希替尼在19Del中均带来生存获益,但应用多泽润可获得更多序贯机会,更有机会延长生存。

讨论嘉宾


        本环节由徐州市中心医院张淼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第二篇章

2021 ASCO放疗进展

讲者:郭金栋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郭金栋教授报告的题目为《2021 ASCO放疗进展》。郭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单纯放疗进展、放疗联合治疗进展和放疗疗效及复发预测的进展。STARS扩展研究的长期结果,即可手术I期NSCLC患者的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ARS(患者招募时间:2009-2013)汇总了2项研究进行对比,比较SABR和手术I期NSCLC患者的随机研究,即STARS和ROSEL研究。数据显示3年OS为85.5%, HR的95% CI低于1.965。又开展了倾向性匹配比较,SABR与VATS L-MLND。在SABR与VATS L-MLND之间,OS、CSS和PFS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对于可手术IA NSCLC,SABR的长期OS和PFS并不低于VATSL-MLND。SABR的高局部复发可以救治,并且不影响OS和PFS。对于此类患者,SABR仍是有价值的手段,并强烈推荐进行多学科治疗。

NSCLC m+ 围手术期的药物干预—靶向篇

讲者:范朝晖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范朝晖教授的报告题目为《NSCLC m+ 围手术期的药物干预—靶向篇》。范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份病例,女性,65岁,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基因检测提示21外显子L858突变无手术适应症。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临床分期有关。完全切除后的NSCLC患者,显示5年生存率差异大。IB-IIIA期患者的生存率在36-68%之间,有待进一步提高。范教授指出一些临床中不能忽略的问题:像如何看待外科手术?是什么导致生存率低?影响患者生存率的根源在哪里?R0切除是否等于根治?切除后PCR是否等于根治?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肺癌微转移是否存在?为大家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

        在ADAURA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没有采用以往研究中靶向头对头化疗的设计,而是遵循治疗,根据分期先给予患者辅助化疗后再行奥希替尼或安慰剂辅助治疗,这种设计方式对更好地明确靶向辅助获益人群更为有利。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所有的NSCLC患者(不管分期如何),都应该常规检测EGFR突变状态,除了IA期患者。在既往接受过辅助化疗的患者受益相对更大,IB期患者亦能从辅助奥希替尼中显著获益,但相比II-IIA期患者,获益相对较小。

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所应具备的条件

讲者:吕镗烽教授

        东部战区总医院吕镗烽教授分享了《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所应具备的条件》,他从明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目的、合理应用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其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是关键。他的个人体会是,经皮肺穿刺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损伤,不是所有病灶都适宜;操作者预计术前胸部增强CT或气管镜结果;肺不张、多发病灶可考虑PET/CT检查;舒适体位、尽量选择穿刺路径短损伤小的体位;术后护理,避免气胸、出血加重。因此经皮肺穿刺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技术人员经培训,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成功率。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史美祺教授和刘安文教授在总结中表示:非常感谢本次会议各位专家教授的参与。目前肺癌治疗已进入MDT时代,多学科的交流协作已经成为了常态。感谢大家严谨认真且结合实际的讨论和临床经验的分享,为后续开展临床工作和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新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共同学习,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肺癌规范化诊疗。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