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中国肿瘤光动力食管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2012年,全球报告有40万人死于食道癌。虽然腺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上升,但食管鳞癌(ESCC)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症状是进食困难,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临床主要目标是以干预的手段改善进食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化疗是转移性食管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患者生存期延长有限。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办法,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肯定确切的疗效,并以其安全、可协同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强大的魅力,尤其是对中晚期、特别是无法(或拒绝)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光动力疗法在食管癌治疗中因为选择性和安全性较好,尤其适用于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中晚期患者,PDT能缩小肿瘤,缓解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光动力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表明光动力治疗效果良好。光动力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评分低于治疗前表明光动力疗法可有效缓解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食管癌患者治疗后在无吞咽困难期间可正常饮食,有助于其生理机能的恢复。

在PDT治疗食管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使用更多的是第一代光敏剂卟吩姆钠,但是由于避光期较长,吞咽困难缓解的时间较长,卟吩姆钠的适应症可能比较有限。目前世界范围内市场上有几种可供临床应用的光敏剂,包括卟吩姆钠、替莫泊芬、塔拉泊芬钠和5-氨基酮戊酸。

随着第二代光敏剂的出现,PDT在世界范围内的食管癌治疗中将会越来越普及。新的光敏剂制剂应开发具有更高选择性的分子靶向制剂,代谢更快,渗入聚集更深。随着社会老龄化,PDT作为一种比手术更方便、更简单的方法,有可能应用于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