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教授组稿 | 胡晓薇:前列腺癌病例

主编按语·吴瑾教授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然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正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1]2015年中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为10.23/10万人,死亡率为4.36/10万人[2]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死亡率的第9位[3]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预测,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约15.6/10万人,新发病例超11万人,死亡人数超5万人[4]其中一线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19.30/10万人、32.23/10万人和17.57/10万人[5]

本期执行主编


吴瑾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泌尿生殖(妇科)肿瘤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持完成包括在研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共15项,并获省部、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12项,主编参编著作共6部

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收录13篇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委员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一期

吴瑾教授力荐:《前列腺癌病例

本文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晓薇  吴瑾


胡晓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泌尿生殖(妇科)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防治与康复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

正文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周某,男,50岁,2021年1月4日就诊于我院。

主诉:背部疼痛20余天。

现病史: 患者2020年1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肋骨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胸椎占位,骨转移瘤可能,遂2020年12月11日就诊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骨质多发代谢异常增高灶,考虑多发骨恶性病变,C6左侧、T10右侧椎间孔受侵犯,局部侵及椎管内硬脊膜外;左侧锁骨上窝、上纵隔、腹膜后及盆腔肠系膜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结转移;前列腺代谢异常增高伴钙化,需考虑恶性可能,12月14日北京协和医院tPSA:68ng/ml,12月18日北京协和医院骨髓细胞学及病理检查回报: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大致正常;造血组织中粒/红系比未见特殊,巨核细胞可见,可见少许可疑异型细胞。考虑骨髓转移癌不除外。12月21日,穿刺病理回报:前列腺癌;免疫组化结果:CK34 Be (+),P504(+),P63(-),PSA(+),AR(+), ERG(散在+), CgA(-),Syn(局部弱阳)。12月29日北京博仁医院前列腺核磁提示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和骨转移。2021年1月2日于我院行CT检查,提示左主支气管结节,性质待定;多发骨质破坏。2021年1月起口服比卡鲁胺抗雄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拜新同血压可控制在约140/90mm,否认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肿瘤家族史

诊断:前列腺分期TxN1M1 Ⅳ期、多发骨转移、骨髓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高血压

诊疗经过

雄激素剥夺治疗(ADT,Androgen Deprivation herapy)作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全身性治疗,用于治疗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ADT可采用手术去势(双侧睾丸切除术)或药物去势,药物去势包括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也被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GnRH)激动剂或拮抗剂,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两者显现出同等效果。基于损伤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方面的考虑,该患选择LHRH-戈舍瑞林药物去势。

2021版EAU指南强调:对于首诊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患者,若无联合治疗禁忌证、有足够的预期寿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且愿意接受副作用增加的风险,应在ADT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基于此,2021版CSCO前列腺癌指南对于mHSPC患者不再推荐单纯ADT治疗。因此,该患选择ADT联合多西他赛化疗。

2020 ESMO临床实践指南:癌症患者骨健康建议从骨转移开始,即使患者无症状,应持续进行并贯穿全病程使用唑来膦酸(I,A)[6]并且2021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推荐预防骨相关事件(手术、放疗、骨折、脊髓压迫等)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I级推荐),该患选择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预防骨相关事件。

该患治疗方案选择:

(1)多西他赛+泼尼松方案化疗;
(2)戈舍瑞林+比卡鲁胺内分泌治疗;
(3)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

治疗5周期后,肿瘤标志物CEA、T-PSA及f-PSA: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呈明显下降趋势。

超声检查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颈部转移淋巴结明显减小。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盆腔转移淋巴结明显减小。

主编评语:吴瑾教授

根据2021NCCN指南、2021EAU指南、2021CSCO指南,ADT依然是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金标准。该患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用于M1期去势初治前列腺癌患者的可选择治疗选择方案有:睾丸切除术±多西他赛;单独使用LHRH激动剂±多西他赛;LHRH激动剂+第一代抗雄激素±多西他赛;LHRH拮抗剂±多西紫杉醇;睾丸切除术+阿比特龙、恩杂鲁胺、或阿帕鲁胺;LHRH激动剂+阿比特龙、恩杂鲁胺、或阿帕鲁胺;LHRH拮抗剂+阿比特龙、恩杂鲁胺、或阿帕鲁胺。基于ECOG 3805(CHAARTED)试验的结果,高肿瘤负荷、未接受过ADT、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考虑接受ADT和多西他赛治疗。在高肿瘤负荷病变患者(定义为4处或更多处骨转移,包括一处轴外骨骼病变或内脏转移)的多数亚群中,观察到总生存期获得17个月的改善。使用多西他赛治疗组,PSA反应、至临床进展时间和至复发的时间都观察到有改善。该患经ADT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及抗骨转移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肿瘤标记物PSA降低明显,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案例。

同时,2021 V2版NCCN指南推荐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肿瘤同源重组修复(HRR)突变检测;局限期患者也可考虑肿瘤HRR突变检测。检测内容新增了TP53(III级推荐)。这是基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最新研究发现,TP53突变在中国激素敏感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2.3%,发生率较高。TP53常合并其他基因突变,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核心突变。TP53突变患者预后较差,对新型内分泌治疗例如阿比特龙或恩扎卢胺治疗不敏感。TRITON2、TRITON3研究显示,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血浆样本检测成功率高(94% ctDNA样本检测成功)。研究还发现,BRCA1/2突变组织样本和血浆样本检测高度一致。同样,Profound研究显示,组织样本和血浆样本检测结果高度一致:阳性一致率81%,阴性一致率为92%)。基于以上证据,2021版CSCO前列腺癌指南对于以制定治疗决策为目的的患者类型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类型Ⅲ级推荐新增了TP53,检测样本类型新增肿瘤组织+血浆ctDNA样本(I级/II级推荐)。故对于该患,为进一步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做准备,可完善基因检测。

参考文献

[1] YE D W, ZHU Y. Epidemiology of prostate cancer in China: an overview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J]. Chin J Surg, 2015, 53(4): 249-252.

[2] ZHENG R S, SUN K X, ZHANG S W, et al. Report of cancer epidemiology in China, 2015[J]. Chin J Oncol, 2019, 41(1): 19-28.

[3] World Cancer Report: Cancer Research for Cancer Prevention [EB/OL]. (2020-06-20).

[4] 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 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EB/OL]. (2020-12-15).

[5] HAN S J, ZHANG S W, CHEN W Q, et 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prostate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J]. Chin Clin Oncol, 2013, 18(4): 330-334.

[6] Coleman R, et al. Ann Oncol. 2020 Dec;31(12):1650-1663.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