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精准狙击,MDT同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精准诊疗论坛第二场圆满结束!


编者按

精准狙击,MDT同行。8月21日上午,多位肺癌大咖相聚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精准诊疗论坛线上平台,共话NSCLC精准诊疗进展。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媚娟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何志勇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学者通过分享NSCLC诊疗最新进展,从临床实践出发积极阐述自己的经验观点,为更好的服务肺癌患者积极探讨!【医悦汇】记者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开幕式

大会主席致辞

黄媚娟教授

何志勇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媚娟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何志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何志勇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NSCLC约占85%,手术是治疗早中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复发率高,且易进展为晚期肺癌,5年复发率和死亡风险较高。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手段的提高,肺癌诊断治疗关口不断前移。黄媚娟教授在致辞中提出,历经数十年,NSCLC的治疗也朝向更加精准的治疗方式发展。伴随着药物的更新、指南的完善、政策的实施,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次大会围绕NSCLC精准靶向治疗分为两个篇章进行讨论与学习。

第一篇章

局部晚期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离不开放疗和免疫,二者结合是大势所趋,放疗与免疫存在协同作用。KEYNOTE-799研究数据更新证明了放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 2021ASCO大会公布了PACIFIC研究最新数据,5年生存率42.9%,正是因为PACIFIC的成功,使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近两年里进行了放疗联合免疫的各种组合方式,有了很多的探索,包括免疫可否做诱导,免疫可否与放疗同时进行之后再进行巩固治疗。
        但放疗联合免疫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放疗和免疫联合是否具有优势人群?放疗和免疫同步进行患者的耐受性如何?不良反应后能否再次重启放疗联合免疫?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再重启会不会导致更严重的反应而不可逆转?这在临床实验里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广泛认同将放疗总剂量降低以获得更安全的免疫治疗方案,但其可行性还需要更多研究验证。
        张莉教授提出,未来需解决的几大问题: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治疗时机、安全性、最佳放疗计划、放疗靶区的优化等。希望未来放疗联合免疫能真正为NSCLC患者带来获益。


细分人群,靶向精准:晚期NSCLC的优选TKI


        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娟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精准再精准是肺癌治疗趋势,肺癌患者生存期的改善,离不开越来越精准化的治疗。作为肺癌精准治疗的经典代表,已有越来越多的EGFR-TKI被批准用于EGFR突变的晚期NSCLC。随着越来越多EGFR-TKI 的上市,EGFR突变晚期患者的获益从PFS真正扩展到OS。在众多EGFR-TKI中,达可替尼和奥希替尼具有更长的PFS。

        对于EGFR突变晚期NSCLC,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突变亚型进行精准个体化治疗。达可替尼在21-L858R突变患者中PFS获益优于其他TKI,最高达18.5个月。达可替尼是唯一在中国患者中PFS达到18个月以上,也是唯一在总人群和亚洲人群均有OS获益的EGFR-TKI药物。对19Del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达可替尼和奥希替尼均可带来生存获益,但应用达可替尼可获得更多序贯机会,更有机会延长生存。


讨论嘉宾




        本环节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童凡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衍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


第二篇章

EGFR突变NSCLC 2021 ASCO最新研究进展及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孟睿教授在报告中指出:TKIs已成为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经典ADAURA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既往是否使用辅助治疗均可获益,究竟如何优化术后治疗,我们通过今年ASCO发表的多项研究最新数据来探讨一下。孟睿教授分享了EVAN研究、ADJUSTVANT研究、ADAURA研究、IMPACT日本研究、SELECT研究和EVIDENCE研究的最新数据。随后根据研究对比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关于EGFR突变治疗方案的优化模式。在NSCLC EGFR突变早中期,EGFR-TKIs新辅助治疗有效可行。虽然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未显著延长总人群DFS和OS,但厄洛替尼、埃克替尼辅助治疗均显示有显著生存获益。

        NSCLC EGFR突变晚期也取得重大进展。首先来看经典EGFR突变:阿美替尼疗效显著;T+C方案随着研究时间推移OS逐渐无获益;MET扩增患者可接受TKI+ MET抑制剂治疗;在21-L858R患者中, A+T与T单药疗效相似;达可替尼对脑转移患者显示出CNS疗效,PR达80%;EGFR-TKIs耐药后接受免疫治疗的获益有待验证,未来或可接受免疫+抗血管治疗或新药。然后再看一下其他非经典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来那替尼对exon 18突变显示疗效;新型小分子靶向药和EGFR靶向药在exon20ins突变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EGFR罕见突变经EGFR-TKI治疗获益明显。

        未来随着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指南变迁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期待EGFR-TKI类药物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达可替尼治疗EGFR阳性NSCLC病例分享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景辉教授带来了关于达可替尼治疗EGFR阳性NSCLC病例分享,主要分为达可替尼治疗EGFR阳性NSCLC的临床实践和病例分享两部分。细分EGFR突变亚型并采取更精准治疗,可以让患者获益更大化。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显示:在21-L858R突变患者中,达可替尼的mPFS优于其他EGFR-TKIs,且达可替尼是唯一具有OS获益的EGFR-TKI药物。因此,第17届肺癌高峰论坛“非手术肺癌首选全身治疗共识”推荐21-L858R突变患者应首选达可替尼一线治疗。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共纳入18例EGFR突变IV期NSCLC患者进行达可替尼一线治疗,ORR达77.8%(14/18)。其中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右肺下叶腺癌转移且伴L858R突变,该患者2019年12月1日开始每日口服达可替尼30mg,目前PFS大于20个月。达可替尼30mg qd总体耐受性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2-3级皮疹,达可替尼不良反应首次发生中位时间均在服药后8周内,且3级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仅为7-19天。

        根据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通过调整达可替尼剂量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证治疗的持续进行,同时调整剂量并不会影响达可替尼疗效。


讨论嘉宾




        本环节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群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王晓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鹏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黄媚娟教授和何志勇教授在总结中表示,非常感谢本次会议的各位讲者和专家,感谢大家严谨认真且结合实际的讨论和临床经验的分享,为后续开展临床工作和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新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希望推动肺癌治疗向更精准化发展,真正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