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师肿瘤专业能力培训班”第二期顺利召开

7月3日,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医院药师肿瘤专业能力培训班”第二期在线上顺利召开。

本期培训课程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学部张洁教授、天津市南开医院药学部阎姝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药剂科章萍教授共同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学部张洁教授对第一期课程后的问卷调查中学员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反馈,并对第二期“免疫和靶向治疗”专场课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专题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肿瘤科主任任秀宝教授分享了《肿瘤靶向治疗与肿瘤免疫》专题报告,报告中梳理了EGFR、ALK、MET等近11条信号通路是否适合与免疫治疗联合后,对疗效和不良反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随着对信号通路相关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研究结果会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多进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蒋日成教授做了《肿瘤的精准治疗—从肺癌精准检测驱动下的精准治疗说开去》的专题报告,非常详细地从一个个临床试验的结果数据,通过非小细胞肺癌8个基因通路的药物治疗,包括一线治疗、一线治疗耐药后的治疗,以I期、II期临床研究为例,分享了肿瘤的精准治疗。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驱动基因的认识,新的药物不断研发上市,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学部李博乐药师分享的题目是《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药学浅谈》,从三个方面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了介绍,包括适应症的变更、PD-1和PD-L1抑制剂的不同、获批适应症的差异,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中需解决的问题,如最佳剂量的确定、患者人群选择以及药效学评价等,将药物机制的研究和临床使用相结合,提示在肿瘤的治疗中如何发挥药师的价值,进行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与小分子靶向药物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容易受到环境、光照、温度、震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类药物使用过程中药师应关注适应症、用法用量、配置输注、不良反应和患者教育这些环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尤其要加以重视,确保这类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

最后章萍教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本次课程请到了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从临床实践到肿瘤药学,分专业类型进行多维度的讲解,内容非常精彩,相信大家收益很多,后面还有多场课程,希望各位药师积极参加,帮助各位药师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