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肝癌总是在家族聚集性爆发?

这是一个医院记录的真实案例。

一个有10个子女的大家庭,亲属5人先后患癌。

最先患癌的是大弟(家系图中7),1994年9月确诊肝癌、乙肝病毒感染阳性(HBV+),未治生存8个月;

之后是二弟(家系图中8),2004年4月初确诊肝癌、HBV(+),手术治疗后生存了近4年时间;

第三个患癌的是大哥(家系图中6),2004年4月19日确诊肝癌、HBV(+),手术生存了11年半;

第四个患癌的是家中抱养的并无血缘关系的哥哥 (家系图中5),2005年7月确诊肝癌、HBV(+),因无法手术,仅生存了23个月;

第五个患癌者是老父亲,2011年3月确诊喉癌、乙肝病毒感染呈阴性,未治生存了2年。

家中父子五人先后患癌,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也难逃魔爪,究竟是怎样的家族魔咒在暗中作祟呢?肝癌的家族性爆发,是遗传原因主导,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呢?

癌症的家族性爆发,我们首先会想到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HMBS基因是肝癌组织及细胞系实时定量RT-PCR最佳的内参基因选择。而在我国肝癌高发的广西,有学者研究了PLXNC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肝癌遗传易感的关系,证明PLXNC1基因过度表达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也曾有研究关注于P53基因与肝癌高发区家族性聚集的相关性,但却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通常我们认为,肝癌的遗传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遗传系统,或者说,肝癌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环境因素对肝癌的作用

即使肝癌有遗传性,似乎也不能完全解释上述“一门五人患癌”的发病原因。因为:

1.  老父亲虽患癌,但不是与四兄弟相同的肝癌,而是喉癌;

2.  四兄弟中有一人,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患有相同的肝癌;

3.  同有血缘关系的四位长姐却无一人患癌。

这些现象似乎在暗示一个结论,相较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这起家族病例中可能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

上面事例中,一门四兄弟,他们都是乙肝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并且有相似的生活习惯:饮用低洼地井水数年,有长期进食大量烟燻腊肉和腌酸菜史,并均有吸烟饮酒史。这些因素很可能是他们先后患癌的关键。

家系中的幺弟和幺妹目前也有乙肝病毒感染,很明显,他们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也是最应该采取预防和早筛措施,提早干预以防止肝癌发生的人群。

而家族中的4位长姐,因为很早就因出嫁而离开了原生生活环境,从而避免了罹患肝癌。

肝癌家族性爆发的原因

我们重新审视上文的案例,看看这“一门五口”究竟犯了哪些禁忌,招致肝癌加身。

1.  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这是肝癌三步曲的最重要的因素。

2.  长期进食大量烟燻腊肉和腌酸菜,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I类致癌“物质。

3.  有吸烟饮酒史。烟酒已被证实与许多癌症相关,比如肺癌和大肠癌等。

4.  饮用低洼地井水,它们正是藻类毒素的栖身之所。

或许这些原因,更能解释事例中毫无血缘关系的哥哥为何也难逃肝癌的魔爪了。

预防肝癌,切断外界污染,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减少腌制品食物摄入等做起,注意饮用水源卫生,不酗酒,多食膳食纤维;提倡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阻断母婴之间的乙肝病毒传播,这些都是远离肝癌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柯传庆,熊勰,胡衡.家族聚集癌1例并文献复习.现代肿瘤医学,2017;25(8):1313-1315.

Cicinnati VR,Shen QL,Sotiropoulos GC,Radtke A,Gerken G,et al.Validation of putativ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BMC Cancer.2008 Dec;8:350.

陈钦艳,董柏青,杨进业,等.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患者家族史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09;9(2):44-45.

何承诚,谢裕安,等. PLXNC1多态性与广西肝癌遗传易感的关系及其表达.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42-647.

Mori H,Kubo M,Kai M,Velasquez VV,Kurata K,Yamada M, et al.BRCAness Combined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BRCA Mutations.Clin Breast Cancer.2018 Oct;18(5):e1217-e1227.

龚婷婷,吴健林,等. p53基因5/6外显子突变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10):2545-2550.

李志坤,秦秀举,马凤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相关因素研究.山西医药杂志.2015 May;44(09):87-89.

周学富,董传辉,俞顺章.泰兴地区肝癌高发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1999;26(03):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