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要做结肠镜检查直皱眉头,担心疼痛而不愿接受,有的患者在检查前还会紧张、抗拒,这样的心态往往对检查是不利的。结肠镜检查真的非常可怕吗?
结肠镜检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结肠镜检查中,医生将肠镜经肛门送入到结肠的起始部位——回盲部,通过管道前端的电子摄像头观察肠道黏膜。当医生在高清显示器上发现可疑病灶时,通过活检孔道置入活检钳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病变部位的良恶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结肠镜的构造更加精密、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完成从检查到治疗的一系列操作。
结肠镜检查与结直肠肿瘤
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经济水平的改善使城市人群的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增病例38.8万例,发病率为28.20/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7.81/10万。
息肉是一大类常见的结肠病变,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等,通俗的说,息肉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我们肠腔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很难有所察觉。部分具有危险的息肉,可慢慢长大,最终发展成为结直肠癌。结肠镜检查中,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摘除这些潜伏在身体内的“炸弹”,完全切断息肉癌变之路。可以说,结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病变的筛查和治疗有效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欧美和日韩等国的肿瘤筛查指南中,明确推荐45岁以上的居民接受结肠镜检查。我国也已经将结肠镜应用于城市居民的癌症筛查。
结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受检者需要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试验、感染性筛查(例如艾滋病病毒、乙肝表面抗原等)等血液学检查,确定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没有明显的检查禁忌。此外,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措施。
在检查前1∼2天受检者应开始吃流食或半流食,例如牛奶、果汁或稀饭等,不要吃像青菜这类纤维素多的食物。一般于检查前一天的晚上或检查当天早上按照医嘱,服用清肠药物,排空肠道。检查当天应禁食水。
结肠镜检查是如何进行的?
大多数人可以较好的耐受结肠镜检查,可能会感到一些腹胀或压迫感,并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但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无痛结肠镜检查,医生在检查前给您静脉注射镇静剂,让您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无任何不适感。在检查时,患者一般采取左侧卧位,并按要求变换体位,医生操作结肠镜慢慢推进,整个过程通常持续5∼10分钟。
结肠镜检查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检查后患者可能会感觉腹胀,排气后症状会迅速缓解。一般情况下,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可以进食。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进行了内镜下息肉电切手术,医生会要求患者口服营养液和止血药物。
对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腺瘤的患者,并不是说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根据最新研究显示,腺瘤切除后每年大概有5∼10%的复发率,因此发现腺瘤的患者需要在治疗1∼2年后定期复查结肠镜。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