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院 |《中国妇科肿瘤免疫学院口袋书》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4月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负责主编的《中国妇科肿瘤免疫学院口袋书》(下称“口袋书”)启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中国妇科肿瘤免疫学院口袋书”是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旗下“中国妇瘤免疫学院”的重点项目。依托学院强大的专家实力,“口袋书”致力于将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以及与免疫不良反应处理的相关内容编写成册,为临床医生提供便捷、实用的专业技能教材,推动临床实践的规范化进程。

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妇瘤免疫学院名誉院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已有45%左右的妇瘤科医生使用过免疫治疗,但其中,70%的医生遇到了免疫治疗相关的技术问题。对此,协会今年依托妇瘤免疫学院优质的内容,以及学院强大的专家团队,进一步策划了妇科免疫治疗口袋书项目,将把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以及与免疫不良反应处理的相关内容编写成册,形成一本实用且便于查阅的教材,为临床医生提供优质的诊疗工具。相信中国免疫治疗学院口袋书的出现,将填补我国妇科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的空白,降低免疫治疗在妇科领域的的壁垒,促进免疫治疗规范化应用,以及在我国的整体普及和推广,成为这一领域的基石教材。

吴小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也指出,当前免疫治疗在妇科肿瘤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因其较为新颖,临床上对其认识不够深入,容易出现不规范、不合理的使用,因此“口袋书”的立项十分重要。对于“口袋书”内容而言,一方面要做到全面、细致,药物的适应症、生物标志物、使用方法、研究证据要有清晰、明确的介绍,另一方面,“口袋书”的排版要便于检索,让临床医生能够随时找到需要的信息。

林仲秋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介绍了“口袋书”项目的整体大纲及章节分工。温灏教授表示,“口袋书”将分成免疫治疗概述与基础知识、分瘤种的免疫治疗叙述、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免疫治疗疗效评价和附录等几大部分,对妇瘤免疫治疗进行综合、详细的介绍,总体上将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希望最终达成促进妇科肿瘤免疫治疗规范化的效果。7位专家将构成“口袋书”的核心编写小组,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陈刚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鹤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卢淮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清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郑虹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邹冬玲教授等。

温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随后,相关专家对“口袋书”项目的时间进度与内容规划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据悉,“口袋书”预计将于11月在郑州召开的CCO大会上进行发布。除此之外,今年中国妇瘤免疫学院还会进行一系列包括在线下培训会议、线上网络会议、真实世界病例收集等在内的学术活动,并会针对领域内的新热点、新进展进行定期的分享和交流,不断推动中国妇瘤免疫治疗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