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篇】癌症诊断有哪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 超声

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器官中的传播,对人体进行探测,提供组织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信息。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损伤、经济便捷等优点,但是对操作者和设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在防癌体检中,超声是最常应用的检查手段。

2. 数字X线摄影(DR)

DR是采用X射线透过被检人体的不同组织结构时发生的不同衰减强度被平板探测器采集并转化为数字化图像的技术。DR具有经济实用、方便快捷、辐射剂量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采用胸部正侧位相结合的方法在常规防癌体检中对肺癌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效果。对于骨肿瘤的检出及诊断效果亦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对于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肺癌价值有限

3.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CT

CT是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按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经探测器转换为数字数据,进而重建构成CT图像的技术。CT设备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灶定性定位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高分辨率CT(HRCT)的运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相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效果更明显。但由于辐射剂量较大、价格较高等缺点不推荐常规防癌体检中使用,可作为防癌体检的补充手段进一步明确所筛查出的肿瘤性质。仅针对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采用低剂量CT进行防癌的筛查工作。

4.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把人体置于强磁场中,通过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的现象,被接收线圈接收并定位后,对数字数据进行重建而成像。核磁的成像方式更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核磁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清楚显示颅脑、脊髓、心脏、大血管及肌肉组织。对于实质性脏器的恶性肿瘤定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MRI检查无放射性损伤,但是由于检查的费用较高,耗时较长,检查限制较多等缺点,并不作为常规防癌体检项目开展,但可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如:乳腺为致密性腺体类型的女性、具有乳腺卵巢癌综合征家族史的女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