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2021第十二场成功举办

2021年03月24日下午14:00-15:50,“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2021”第十二场线上会议正式开启,本场活动特邀北京协和医院与陕西省肿瘤医院的妇科肿瘤MDT团队巅峰连线。会议首先由金滢教授和王国庆教授分别做《妇科恶性肿瘤PL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和《妇科癌肉瘤回顾与进展》的专题分享,随后双方MDT团队针对真实病例进行MDT解读和探讨。(注:文章中专家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会议回顾

01第一篇章

潘凌亚教授和王国庆教授开场致词后,由北京协和医院的金滢教授和陕西省肿瘤医院的王国庆教授分别进行学术分享。

妇科恶性肿瘤PL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是妇科恶性肿瘤常用化疗药物,尤其对卵巢癌具有显著的疗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专家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对其形成以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药物特性

PLD属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可阻碍DNA复制、转录和RNA合成过程。2005年PLD被FDA批准用于复发性卵巢癌,2017年NCCN指南首次一线推荐PLD治疗II-IV期卵巢癌。PLD半衰期延长,药代动力学与多柔比星不同,国产PLD与原研PLD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相似。PLD具有被动靶向性,可在肿瘤部位蓄积。PLD在不同组织中分布不同,肿瘤蓄积最高,心脏部位最低,相比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显著降低,其最大累积剂量尚需进一步确定。

*临床应用循证证据

卵巢癌:MITO-2研究证实,卡铂联合PLD可作为一线标准方案替代选择,强调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CALYPSO研究证实,PLD/卡铂方案显著降低患者复发风险。ENGOT/GCIG研究证实,相对吉西他滨+卡铂+贝伐,PLD+卡铂+贝伐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延长PFS及OS更优,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PLD较拓扑替康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和更好的依从性。PLD相比吉西他滨的生存获益更优,而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国内一项研究证实了PLD单药治疗铂耐药复发和难治性卵巢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有效延长患者无铂间期。AURELIA研究证实了Bev联合PLD等化疗药物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共识推荐:推荐CD方案用于卵巢癌的初始化疗(2A类),尤其适用于对紫杉类药物过敏,周围神经病损和顾虑脱发的患者;对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推荐PLD联合铂类化疗加或不加Bev为首选方案之一(1类);PLD联合或不联合BEV作为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首选方案之一(2A类)。

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卵巢癌相比,这部分临床研究的证据级别相对偏低。一项II期研究表明,PLD联合卡铂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缓解率达59.5%,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PLD应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平滑肌肉瘤,与既往多柔比星缓解率相似。AGO-GYN7 II期研究证实了PLD联合卡铂用于妇科肉瘤和混合上皮-间质肿瘤疗效良好。共识推荐:PLD联合(2A类)或不联合(2B类)卡铂用于治疗晚期/持续性/复发性子宫内膜癌;PLD联合或不联合卡铂用于治疗晚期/持续性/复发性子宫内膜平滑肌肉瘤(2B类)。

宫颈癌:GOG 127R II期研究证实PLD单药治疗复发性宫颈癌ORR为11.1%。PLD联合卡铂用于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缓解率为30.8%,优于单药治疗。共识推荐PLD联合或不联合卡铂用于治疗晚期/持续性/复发性子宫颈癌(2B类)。

*不良反应管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应用PLD除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之外,手足综合征较为常见,应引起临床重视。PLD应用需掌握适应症、禁忌证,疗效与毒副作用,在争取患者最大获益的同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生活质量。

妇科癌肉瘤回顾与进展

*概述

妇科癌肉瘤又称恶性混合中胚层肿瘤或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是一种以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的恶性肿瘤,癌成分通常为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肉瘤成分可以是同源或异源。通常侵袭性高,多达三分之二的患者表现为晚期疾病,肿瘤延伸到子宫或卵巢外,并可累及腹膜。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宫腔,约占子宫内膜癌的2%-5%,宫颈癌肉瘤极少见,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0.005%。癌肉瘤中癌成分倾向于经淋巴远处转移,而肉瘤成分倾向于局部扩散。不论肿瘤起源于哪个部位,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是相似的,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癌肉瘤的分期按病变部位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相同。

*子宫癌肉瘤

I期子宫癌肉瘤的五年生存率仅为50%,整体预后差,大部分突变频率类似浆液性癌,分子分型多处于高拷贝型。子宫癌肉瘤的发病率每年增加1.7%,且平均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不同组织学成分构成与生存率独立相关。子宫癌肉瘤中位总生存率不到2年,5年OS为33.4%,虽然治疗方法加强了对其的治疗,但是预后的改善仍然有限。

NCCN指南将癌肉瘤划分为特殊型子宫内膜癌,治疗建议同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患者预后很重要,应该尽量达到R0切除,且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应作为标准的外科手术程序。术后化疗中异环磷酰胺单药的缓解率可达36%,GOG161研究证实异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的有效性高于异环磷酰胺,但是副反应会明显增加。GOG232B研究旨在研究TC方案对于子宫癌肉瘤的有效性,基于此项研究结果进行的GOG261研究中,TC方案的PFS和OS均优于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组,且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相仿。2020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卵巢癌肉瘤/子宫癌肉瘤化疗首选TC方案。复发性子宫癌肉瘤的治疗有限,中位缓解率仅为37.5%,中位OS仅为11.3个月。肿瘤以肉瘤为主时,与单独化疗相比,放化疗联合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肉瘤主导可能是选择放疗的关键因素。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证实放疗或联合治疗与单纯化疗相比无显著优势,但是放疗可以减少以肉瘤占主导地位的肿瘤的复发率,≥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从放疗联合化疗中明显获益。约10%-15%的妇科癌肉瘤为HER2阳性,为潜在靶向药物作用靶点,其他靶向治疗靶点为TGF-β和EMT等。免疫治疗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宫颈癌肉瘤

宫颈癌肉瘤是宫颈癌中极为少见的类型,HPV感染是否是宫颈癌肉瘤的发病因素仍不确定,通常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盆、淋巴结、肺、肝脏等,预后较鳞癌差。目前宫颈癌肉瘤的报道均为个案,无相关临床研究。

*卵巢癌肉瘤

卵巢癌肉瘤确诊时高达90%的患者病灶已超出卵巢,1/3的患者伴有腹腔积液,超过1/2的患者已有淋巴结转移。血清CA125可升高或正常,可能与肿瘤中含上皮来源的成分有关。目前关于卵巢癌肉瘤的前瞻性研究尚未报道,大部分数据来自回顾性研究。

02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由两支MDT团队分别分享了1例癌肉瘤病例和1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MDT病例管理。

*卵巢癌肉瘤病例分享及讨论

陕西省肿瘤医院的席儒兴教授分享了1例癌肉瘤的MDT病例。患者因卵巢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TC方案4程)后3个月,化疗(TP+贝伐2程)后未控入院。手术病理:卵巢粘液性癌Ic期,会诊病理:左卵巢上皮-间叶混合肿瘤(癌肉瘤)。予以白紫+多美素+贝伐3程,白紫+多美素1程后,行二次减瘤术,R0切除,目前手术后恢复中。

双方MDT团队对上述病例展开讨论,主要围绕患者的病理诊断是否存在粘液性癌与癌肉瘤难以鉴别的可能,患者二次减瘤术后辅助治疗该如何选择,可否继续加用靶向血管生成药物,患者CerB2(2+)的情况下是否采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是否需要行BRCA基因检测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病例分享及讨论

北京协和医院的王巍教授分享了一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MDT病例。患者因卵巢癌行瘤体减灭术,R0切除,术后病理: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IIIC期。术后予以TC化疗3程,疗效CR。化疗结束后9个月复发,予以他莫昔芬口服,行卡铂+多美素6程,疗效评估PR,后口服他莫昔芬维持治疗。化疗结束后9个月再次复发,予以TC+贝伐6程,基因检测:BRCA(-),RADSIC疑似突变。化疗结束后4个月复发,予以VP16口服3个月,停药半年后口服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至今。

双方MDT团队对上述病例展开讨论。该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R0切除,多次复发分别根据是否铂敏感、基因检测通路等分别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过程符合指南规范,双方就该患者第三次复发后为何单药选择VP16、后续奥拉帕利的维持治疗、卵巢癌患者教育等进一步探讨。

03会议总结

潘凌亚教授、王国庆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两位教授表示,MDT多学科讨论是目前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重要方式,此次线上交流学习双方均收益良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相互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