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抗癌协会 关爱患者 共同抗癌 宣讲

2021 2.4世界癌症日

学术、科普、宣讲、系列活动之一

2021年,2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青海省抗癌协会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的会员单位,响应其号召,积极组织青海省内的各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内容聚焦主题,并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癌症防控措施建议,开展科普宣传、患者教育、媒体访谈等宣教活动,以推动我国西部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1--4)

2021年世界癌症日活动重点宣传内容包括:

1)响应联合国“全民健康全覆盖政治宣言”,推动肿瘤医疗服务人人可及;

2)在全球范围内加大力度消除HPV感染所致的宫颈癌;

3)关注“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4)关爱患者,呵护心灵。

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青海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海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海省医师协会肿瘤规范化防治专委会、青海大学附属(肿瘤)肿瘤内科联合率先开展2.4世界癌症日系列活动之一,以“防筛诊治康”为主题从胃癌、乳腺癌、肝癌、肠癌、肺癌五类癌症进行盘点及专家观点分析。(图5

会议由青海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进章教授主持发言: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卫健委统计数据表明癌症在我国已跃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防癌、抗癌的形势十分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肿瘤防治工作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百倍努力,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共同迎接肿瘤对人类更加严峻的挑战,承担起更加艰巨的肿瘤防治任务。(图10

青海省肿瘤医院李淼教授对胃癌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内容涵盖胃癌的早诊、外科、内科、放疗、基础病理、影像等内容。聚焦胃癌的规范化诊疗、微创治疗、快速康复、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力求搭建一个“发表学术观点、争鸣学术思想”的平台。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推动创新研究转化,基础与临床结合,广度与深度并重,提高国内胃癌领域研究水平,学科传承与人才培养兼顾,促进我国我省胃癌防治水平的持续提升。

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首要大癌,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一直备受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赵久达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和专科研究,为我们进行了乳腺癌年终盘点,就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治疗方案,重点讲解了筛查诊断以及预防措施。

青海省肿瘤医院尚春香教授对肝癌进行盘点,肝癌在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占到第4位,在肿瘤死亡率中占到第2位。尽管近年来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现象严重,肝癌疾病负担仍然十分严重。但是很多治疗方式都能提升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预防是好的方法,每个人都要戒掉烟酒,避免吃发霉的食物,少加班熬夜,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调试压力。特别是慢性乙肝患者。普通人群每年定期体检,做肝脏超声或甲胎蛋白(AFP)检查是否异常。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肝硬化、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个月到半年体检一次。此外,对肝癌早期症状的了解和重视也有助于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

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姬发祥教授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大肠癌临床与科研的热点问题以及我科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从“大肠癌的筛查与预防”“大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以及“大肠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治”等4个方面汇报了我们的工作以及对发展的思考,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与好评。(6--9)

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姜军教授针对肺癌免疫新辅助治疗、分子靶向的辅助治疗、少见突变的肺肿瘤临床研究,围绕“肺癌靶向治疗的机遇与挑战”、“晚期NSCLC靶向耐药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等各个领域的前沿动态、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典型病例交流。以及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前瞻性、进展性特邀报告。切实将肺癌科学研究、科学诊治原则贯穿于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全过程,以科学带动实践发展。

 

 

 

  授课结束后,青海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进章教授做总结发言,对五位专家精彩的讲解总结表示感谢,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体制,实现癌症防控目标,远离致癌因素、共同参与、科学规范治疗,实现癌症防控目标,的确一点都不遥远。并通过肿瘤专科建设发展,打造我院及我省重点特色专科,逐步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成为一所西部地区医疗特色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