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听到身边的朋友患癌,我们通常会感到很惋惜;可是如果听到自己的亲人患癌,我们会感到很恐慌。因为有的癌症是会遗传的,一旦家人患癌,自己会不会患癌的问题就变成了最大的困扰。
如何判断癌症遗传性?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遗传性致癌突变?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基因检测,而且要和患癌亲属一起测。下面就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相关的基因,以及相关的癌症类型。检测这些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就可以预知遗传性癌症的发病风险。
基因+环境=癌症
大多数癌症的发生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问题是,同样暴露在相同的不良环境下,比如同样吸烟的人,有的人患癌,有的人不患癌,而且患癌的人是少数,这个问题怎么解释呢?
目前认为,癌症虽与遗传有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个体是否发病还取决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
如何躲避风险,成功防癌?
遗传性肿瘤还有一些家族聚集的现象,为我们预判患癌风险留下一些可寻的踪迹,但散发性肿瘤,是由个体对环境因素的应答敏感性决定的,想要预判患病风险着实有些困难。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与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曾联合发布了2018版癌症预防报告,从饮食、营养和运动等方面提出了十条防癌建议。
(1)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你的体重在健康的范围内,避免成年生活中的体重增加。
(2)保持身体活跃——多走,少坐。
(3)吃富含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的食物——每天至少吃30克纤维、400克水果和蔬菜。
(4)限制“快餐”——限制富含脂肪、淀粉或糖的加工食品,以帮助控制卡路里摄入。
(5)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吃适量的红肉(每周不超过约3份,相当于约350–500克煮熟的红肉)以及微量的加工肉。
(6)限制含糖饮料——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饮料。
(7)限制饮酒——为了预防癌症,最好不要饮酒。
(8)不要使用补充剂来预防癌症——通过饮食来满足营养需求。
(9)对于母亲来说:如果可以的话,用母乳喂养宝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先用纯母乳喂养六个月,然后再配合适当的补充食物喂养2年或更长的时间。
(10)如果可以的话,在癌症诊断之后,也遵循这些建议。
癌症容易在同一家族内出现,绝大部分还是因为相似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的。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癌症,也许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但至少可以减少误触扳机的机会,让癌症离我们远一点,再远一点。
参考文献:
王冠军,赫捷.肿瘤学概论.201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罗文达, 沈志祥. Li-Fraumeni综合症. 肿瘤.1994 May;14(3):180-81.
李萌辉,刘俊田.BRCA1/2基因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中国肿瘤临床.2019 Apr;46(7):361-5.
刘玉环,王锡智,蔡在龙,俞超芹,崔英,沙金燕. Pten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Jan;26(1):90-92.
王雯邈,董林,李文斌,邹霜梅,吕宁.Lynch 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遗传基因及分子病理筛查策略.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8 Apr;7(2):176-180.
黄美近,何裕隆,詹文华.APC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 Sep;6(05):70-71.
刘双虎,王守志,张慧,李辉.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研究进展.遗传.2010 Nov; 32(11):1097-1104.
贾慧英,刘军,姜晓华,陈曦,查兵兵,王曙,et al.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家系MEN1基因突变的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 Oct;25(5):478-481.
龚莉琳,田波,李蓉,汪志红,冯正平,程庆丰,et al.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系的ret基因检测.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4;8(6):482-485.
袁腊梅,虢毅,邓 昊.VHL综合征遗传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2012 Apr;16(2):181-185.
曹毛毛,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中国肿瘤临床.2019;46(3):145-149.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The Third Expert Report. London;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