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协办的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广州召开。值此会议契机,医悦汇旗下【对话大咖】栏目邀请到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担任访谈嘉宾,解读针对肺癌患者如何进行全程管理,加速肺癌慢病化进程以及从全程管理的角度分析肺癌诊疗模式的变化。
专家简介
访谈正文
医悦汇:随着外科技术与精准治疗的发展以及晚期靶向治疗领域的崛起,晚期肺癌患者甚至可以出现7年以上的中位生存期,请您谈谈如何针对肺癌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加速肺癌慢病化进程?
杨帆教授:无论发病的人数,还是致死的人数,肺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人们的健康威胁都位居首位。近年来,肺癌治疗进展非常快,ALK阳性晚期肺癌患者由以往中位生存期低于一年到如今超过80个月,这是十分鼓舞人心的进展。免疫治疗的诞生让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30%以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令人充满希望的结果。
未来肺癌诊疗方向在哪里?我们要增加肺癌治愈的人数,同时要让晚期肺癌患者尽可能活得更长,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要达到慢病化甚至接近于治愈,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新的疗法。随着新的治疗理念和新药物的出现,靶向药物从一代到三代,免疫药物又风起云涌,现在以及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排兵布阵。
我们要像组织一场战役一样,我们现有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还有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国内还有中医中药等各种各样的治疗,我们如何将这些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就像下军棋一样,要摆出一个好的阵仗,对于早期或者中期的患者能够尽可能治愈,对于晚期患者至少能做到一部分治愈,让剩余的患者慢病化。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的研究和探索方向就是如何排兵布阵,一方面有新的药物和疗法的出现,另一方面就是如何把新的药物和疗法恰当的放在现有体系中,这方面的进展非常快,基本上每年肺癌都会涌现出很多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这在各个瘤肿中也是位于前列的。
医悦汇:外科治疗一直都是肿瘤最主要的传统治疗手段,但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和发展,您能否从全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一下,和以往相比,现如今的诊疗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帆教授:现代医学的进展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和以往不同,不局限于肿瘤科医生,其他科室也一样。以前外科医生可能主要是训练手术操作,而如今一个肿瘤外科医生要对肿瘤学的很多知识必须全面了解,才能真正融入到多学科诊疗的体系中,才能更好的与其他专业的专家进行交流,才能为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手段。
未来的肿瘤诊疗模式要求肿瘤学从业人员对于肿瘤的的研究进展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对内科、外科、转化医学,甚至包括对统计学的了解,因为肿瘤科医生需要解读临床研究,另外肿瘤科医生还需要熟练基因检测的解读,只有对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各学科协作,才能战胜肿瘤。
(医悦汇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