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2020年11月13日,2020中国肿瘤学科普大会在广州保利洲际酒店举行。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协办。此次大会是本年度我国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力最 广的学术会议,也是继2004年第三届中国肿瘤学大会之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第二次承办这一顶尖学术盛会。
作为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第一项重要的议程,本次活动有40余家中央、地方及专业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代表、 医护人员、癌症康复者代表等近1000人参加。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哈尔 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岂凡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应敏刚教授,中国抗癌协 会科普部部长、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支修益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副部长、学术部副部长赵勇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副部长、北京抗癌协会秘书长秦茵女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白希先生,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会长史安利教授,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周紫霄女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建军先生,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书记出席了活动。
樊代明院士:开展肿瘤科普,防癌关口前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抗癌协会一向重视肿瘤科普工作,致力于不断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把肿瘤防治的关口前移,传播以预防为主的肿瘤防治理念,普及肿瘤防治的科学知识,鼓励广大民众建立正确的肿瘤认知观念。今年的CCO科普工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既有知名专家和团队的网上科普视频,也有线下的万人科普进基层巡回科普义诊,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肿瘤防治科普的热潮,已经成为了本次CCO大会一个耀眼的亮点。
白希部长:加大肿瘤科普力度,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白希部长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普及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科普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面对肿瘤这一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更加有必要通过加大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力度,更广泛的传播以预防为主的肿瘤防治理念,从而提高人民群众防癌意识,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周紫霄副主任: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肿瘤防治科普
广东省卫健委周紫霄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肿瘤防治工作。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及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本次CCO大会的承办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践行社会责任作为医院的发展动力,积极响应国家加强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的战略要求,全力推动肿瘤预防、早诊早治和科普宣传等各项工作。本次 CCO大会万人科普进基层活动,仅在广东省内就安排了47个分会场,共举办了53场科普义诊活动,受到基层百姓热烈欢迎, 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一次的CCO大会和系列科普活动,对于广东省的肿瘤防治事业,一定能产生显著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徐瑞华院长:肿瘤科普进基层,辐射全国惠万民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在致辞中对本次CCO大会的科普工作做了总结:10月16日在2020 CCO万人科普下基层启动仪式之后,拉开了为期一个月、覆盖全国的肿瘤科普宣传工作。据统计,全国参与本次CCO万人科普工作的医护人员、康复者代表超过600余名,线下科普活动在19个省、区、市的基层医院、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累计举行了100余场,直接覆盖影响的群众超过100余万。此外,大会还组织录制了全病种,多维度的肿瘤科普视频和网课, 通过权威媒体和多种媒介,尤其是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全方位、裂变式的传播,比传统手段显著提升宣传的速度和广度,极大地提高肿瘤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地普及了肿瘤防治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癌抗癌的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全社会对于肿瘤防治工作的关注,显著扩大了本次万人科普进基层活动的影响,也为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和2020中国肿瘤学科普大会的成功举办做了一次到位的预热。
科学抗癌坚定信心,走出“绝处”,再次“逢生”
2020中国肿瘤学科普大会开幕式结束后, 随之举行了新书《逢生》(第三辑) 的发布暨赠书仪式,该书由樊代明院士主编,优选全国各地抗癌斗士的事迹佳作,以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感情,讲述一个个勇斗癌魔、战而胜之的奋斗故事,呈现一段段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心路历程,传播一份份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阳光能量,鼓励肿瘤患者和家属们,树立自尊自强、科学抗癌的坚定信心,表达了癌症患者走出“绝处”,再次“逢生”的美好愿望。
去年《逢生》
《大话西游》中唐僧的扮演者罗家英成功抗癌15年,“用半条命开启精彩人生”;澳大利亚华人乳腺癌患者Renee为我们讲述她“抗癌路上十年征途”;小宴祖从曾严重排异的白血病男孩长成了阳光帅气的篮球少年。
今年《逢生》
故事一:刘阿姨心怀希望向死而生
66岁的刘阿姨家庭幸福,丈夫体贴温柔、儿女孝顺懂事,原本生活得安安稳稳的,但脚上的一颗小黑痣将这一切彻底改变了。小黑痣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黑色素瘤,接着做了扩大切除手术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又做了再次清扫。不料,才半年左右又发现腘窝淋巴结转移,随后做了又淋巴结清扫和化疗。化疗中,刘阿姨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一直伴随,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迹象,反而进一步进展,出现了双肺多发转移、肺门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肝脏多发转移。刘阿姨为了不拖累丈夫和儿女,想要放弃,但在丈夫和儿女的劝慰和支持下坚持下来,终于等来了柳暗花明——免疫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使刘阿姨的病情明显好转,肺部转移灶竟然完全消失了!抗癌过程中,我们要心怀希望,向死而生,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可能像刘阿姨一样柳暗花明!
故事二:欢欢新疆白血病女童与死神的抗争之路
欢欢是个新疆小姑娘,她还有个龙凤胎弟弟乐乐,一家人幸福和美。但2015年两岁多的欢欢突然不爱走路也不爱动了,还总喊累,经检查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欢欢一家为了孩子克服了种种困难,让孩子得以顺利治疗。面对这样的打击,欢欢父母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与韧劲,不但承担了所有的压力和对女儿的照护,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与爱心。知道大病家庭常有用血困难,欢欢爸爸积极锻炼身体,每个月捐献一次成分血,奉献爱心。罗曼罗兰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直面生活所给予的一切,并且依然热爱生活!”欢欢父母和其他所有坚强善良的大病家庭成员一样,都是真正的英雄!
健康是一种责任,它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还是爱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这个大家庭的,所以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健康。尤其当自己得了癌症这种要命的疾病后,一定要信任医生,摆正心态积极治疗,适当补充营养,“迈开腿”适量锻炼,在家人、朋友、同事等支持下勇敢战胜癌症。
跨界对话,多角度阐释整合予以逢生力量
2020中国肿瘤学科普大会以“绝处逢生”为主题,突破既往常规模式,创新性的采用TED演讲模式,邀请了四位嘉宾,分别从医者、科技、人文、患者四个方面,展开一场关于肿瘤的多元深度对话。
樊代明院士以“求生与求仁”为主题,做了以“人体自然力与医学干预”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从医学专家角度,分享从医生涯感悟,科学解读肿瘤治疗的局限与希望。演讲中,樊院士旁征博引,介绍了人体的七大自然力,即自主生存力、自相耦合力、自发修复力、自由代谢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护力、精神统控力,这七大自然力组合到一起,才能实现人体的健康。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其他方面就会来平衡,平衡不了就要生病,就可能长肿瘤。而医学就是要呵护人体的自然力,各种医学的干预手段包括手术、药物等,都需要呵护人体的自然力。肿瘤的防治也是一样,同样需要重视人体自然力、激发人体自然力、整合人体自然力,这是未来肿瘤研究非常重要的方向。樊院士高屋建瓴的演讲多次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
华大基因CEO尹烨博士通过分享3D打印、大数据、基因测序等新兴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阐释医学与科技的整合如何帮助患者在“绝处”中“逢生”;并在演讲中强调了肿瘤科普的重点在于让大家知道,肿瘤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早筛早诊,获得更好的效果。而现代科技与医学的整合,也能够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力手段。
著名导演秦博讲述了自己在拍摄《人间世》的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纪录者,如何见证了“绝处”中医患双方面临癌症带来的生死考验,所呈现的不同心态和反应,通过思考生命的意义,赋予“逢生”新的内涵。
癌症康复者代表李云玲女士2007年5月罹患乳腺癌,手术后积极投身健康宣传和癌症康复事业,被称为患者的“救生圈”。她组建了昆明癌症康复协会“鲲鹏龙舟队”,被中央电视台称为“真正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肿瘤患者,讲述自己积极面对疾病,战而胜之的经验;传递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突显自尊自强对于走出“绝处”,再次“逢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