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四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12月11日-13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主会场)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创新“一会多城”办会方式,广州主会场与沈阳、上海、重庆、深圳4个分会场实现多城联动。
大会以线下会议为主,广州主会场开幕式及名家讲坛、海外专场、科普专场将同步线上直播,其他学术主题论坛将在大会结束后,部分回放。
2020年12月12日上午,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CCTB)开幕式及名家讲坛将隆重召开,重量级专家带来肿瘤标志物领域学术盛宴。
大会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和陈志南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院士、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宋尔卫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共话肿瘤标志物领域前沿进展与最新应用。且听肿瘤标志物领域最强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主席、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世界消化学会常务理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医学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整体整合医学理论并付诸实践。先后承担国家 973 首席科学家项目、863 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 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1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国家发明专利 38 项、实用新型专利 18 项,国家新药证书 1 项。获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亚奖、世界消化学会大师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求是实用工程奖、中国杰出大学校长奖等多项荣誉奖励。主编专著 31 本,其中《治学之道—精》和《医学发展—考》两本均为长达 210 余万字、厚近 1500 页的大型著作。担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数字化教材(53册)、基础医学精读系列丛书(10 册)和肿瘤研究前沿(18 册)的总主编。在Lancet、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GUT 等国际杂志发表 SCI 论文近 700 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45 分。培养研究生共 192 名、博士后 13 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5 名,全军优秀博士论文 11 名 , 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6 名。2010 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荣记一等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药物专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兼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疗重点专项”专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转化医学与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物化学》(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中国科学 C 辑——生命科学》编委、《肝脏病学》(Hepatology)编委。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原总后科技金星。长期从事炎 - 癌相关分子 CD147 系列研究,在细胞与分子医学及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解析了 CD147 胞外段晶体及 3 个抗原 -抗体复合结构,确定了肿瘤恶性行为、T 细胞负性调控、病原生物识别新表位 /新靶点,本领域转化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CD147 新靶点抗体药物保持国际领先。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 计划项目、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重点、重大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7 项、国际专利(德国、美国)授权 4项;获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证书 1项,三类医疗器械证书 1项;发表 SCI 论文 167 篇,他引 2252 次;主编著作 9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10 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肿瘤学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 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易感性。主要学术贡献是揭示我国食管癌、胰腺癌、肺癌等重要肿瘤的遗传易感基因,易感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遗传变异对肿瘤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已发表研究论文 260 余篇,被引用 15130 次,H- 指数 70。已培养肿瘤学博士和硕士 40 余名,其中 4 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曾获 2006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及抗癌药物研究,在消化道肿瘤的转移与转归、化疗药物耐受及其机制和优化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多项研究结果被美国 NCCN 指南引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CSCO 副理事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共发表论文 252 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的 SCI 论文 113 篇,多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如 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Hepatology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