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从十年医。精释妙解,醍醐灌顶,名医功夫茶,给百万医者递招!更多精彩请关注“2020CCO会议最前线”专区。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可谓大咖云集,亮点纷呈。在11月14日下午的学科前沿专场的“名医功夫茶”特别现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端祺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世英教授就“如何帮助癌症患者和疾病‘和平共处’?”的话题展开精彩讨论,现撷取精粹分享给大家。
讨论要点提示:
1. 如何帮助淋巴瘤患者克服心理的难关,选择正确的治疗?
2. 癌症患者如何面对死亡?
3. 癌痛姑息治疗还存在着哪些认识的误区?
4. 社会如何帮助癌症患者和疾病进行和平共处?
2020 CCO学科前沿专场“名医功夫茶”特别现场
充分评估,充分告知,助力患者进行治疗选择
史艳侠教授
▍史艳侠教授:如何帮助淋巴瘤患者克服心理的难关,选择正确的治疗?
石远凯教授:作为医生在做治疗决定之前,需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以淋巴瘤为例,我们需要告诉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治愈还是仅是控制病情、延缓发展,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治疗风险、耐受程度和可持续接受治疗的程度进行充分评估,告知其可能面临的治疗风险以及针对风险已经进行的相应准备。如此,可以既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又对治疗充满信心。
石远凯教授
对死亡的理解:视死而生,活在当下
▍史艳侠教授:癌症患者如何面对死亡?
刘端祺教授:死亡并不一定是披着黑袍的魔鬼,可能和降生一样的精彩。针对这个问题,美国有一本书叫《最后的拥抱》,书中是美国两个修女对于主要死于癌症的患者的逐一记录,所得出的结论是死亡和降生均是上帝给的礼物。光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事情,这是不可能也并不完美的,抓紧时间,好好活在当下即是生活的真谛。综上,作为癌症患者可以从这个角度对死亡进行理解。
刘端祺教授
姑息医疗亦是创新
▍史艳侠教授:癌痛姑息治疗还存在着哪些认识的误区?
于世英教授:姑息治疗现在又叫做缓和治疗,临终关怀又被称为安宁疗护。肿瘤专科医生都知道这两个领域非常重要,但是愿意献身这两个领域的医生并不多。在本次CCO大会上,都在讲创新,其实缓和医疗、安宁疗护也是创新,而且是颠覆性的创新。其创新点在于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减少疾病本身和治疗对患者的折磨,帮助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以癌痛治疗为例,该治疗既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控制疼痛之后,患者对于死亡的恐惧也会随之减少。
于世英教授
理解、耐心:让大家站在共同的抗癌战线
▍史艳侠教授:社会如何帮助癌症患者和疾病进行和平共处?
石远凯教授:医生不是万能的,作为医生只能说以现在的技术水平给予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在癌症领域,与患者的期望差距甚远。希望公众能够正确、全面、公正地了解癌症患者生存的真实现状,这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有莫大帮助。
刘端祺教授:不要低估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也不要低估患者对死亡的准备。如何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转变为患者对死亡的准备,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于世英教授:活得更长和活得更好是我们癌症治疗的最终目的,对于后者而言,对医生、护士、陪护都具有不小的要求。我们需要清楚患者的意愿,具备充分的耐心,如此,才能让患者直至生命的最终点,都能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