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于11月12-15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期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召开肿瘤护理青年委员会分会场,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座无虚席。
11月15日上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分会场正式召开。学术内容包括《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制定历程回顾、《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授书暨巡讲仪式启动、《多普勒超声腔内一体化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主旨报告、优秀青年论文交流、“南粤论剑•羊城争巅”辩论赛五个部分。
首先,由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陆箴琦主任委员致辞,在致辞中她给予青年委员会工作充分肯定,并表示在强万敏主任的率领下,青年委员会一定能成为青年护理学者展示自己、交流切磋的良好平台。希望广大青年护理学者在这个良好平台上,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青年人的热情,为肿瘤护理事业的未来奉献青春力量!
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陆箴琦主任委员致辞
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强万敏主任为与会代表进行了《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制定历程回顾主题报告。
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强万敏主任进行主题报告
她指出,2015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292,000例,癌症死亡2,814,000例。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占全球1/4,每一分钟,全国就有7人被诊断为癌症。2017年发表在Cancer上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纳入2014-2016年间英国1036例采用艾德蒙得症状评估系统,评价晚期癌症患者症状负担,发现超过50%存在中重度躯体症状,如疲乏、疼痛、困倦、食欲不佳等 超过25%存在显著的抑郁和焦虑。而目前国际症状指南(如NCCN、ASCO等)侧重临床诊治,回看国内,2014年和2017年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分别发布《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护理循证实践方案》 和《成人癌因性疲乏临床护理指南》,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目前我国现有癌症症状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仍然不足。
基于以上背景,2016年10月13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武汉市牵头启动《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项目;2017年翻译出版了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从循证到实践--癌症症状控制指南手册》;2018年9月,正式开启《指南》制定工作,该指南严格遵循IOM关于指南的定义,以WHO标准指南制定方法学为依据,证据分级及推荐意见制定采用GRADE方法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靳英辉教授给予方法学指导。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放了600余份专家函询问卷、组织了207场相关利益人访谈、工作组制定107个系统评价、制定9个症状103条推荐意见、评价103部指南和808篇SR。2019年8月《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在重庆正式发布!2020年11月,《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正式出版!该部《指南》的制定具有深远意义,它规范了循证护理实践标准,同时更新了临床常规理念,明确症状管理研究方向,培养循证护理实践人才。
强主任还指出,接下来将在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推进“最佳证据,科学护理”西部行巡讲活动,首先在陕甘宁青地区召开巡讲,为促进全国肿瘤护理携同发展贡献力量!
为表彰和感谢青年护理学者在强万敏主任的率领下,历时700余天,一路相伴,携手同行,用自己的努力、付出和汗水让《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正式问世,特别邀请陆箴琦主任、强万敏主任、覃惠英主任、康琳主任、陆宇晗主任、骆惠玉主任为王盈、田旭、智晓旭、沈傲梅等12名青年护理学者代表进行授书和颁发感谢卡并合影留念。
授书仪式
随后,强万敏主任、陆箴琦主任、覃惠英主任、康琳主任、陆宇晗主任、骆惠玉主任共同开启“最佳证据•科学护理”西部行—《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全国巡讲活动,将本次分会场推向高潮。
《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巡讲启动仪式
在主题报告环节,特别邀请世界血管通路大会(WoCoVA)主席、意大利天主教大学ICU主任Mauro Pittiruti 教授进行题为《多普勒超声腔内一体化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主题讲座,Mauro Pittiruti 教授同时还是欧洲血管通路大会(EVAN) 创始人,在血管通路专业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同与会者一起探讨多普勒超声腔内一体化技术及其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现状及优势等,并分享其经验。
Mauro Pittiruti 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在优秀论文交流环节,经过层层遴选、脱颖而出的7位青年护理学者同参会者分享了她(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及临床护理实践,内容涉及营养、心理、静脉血管通路、DVT、癌症症状等方面,研究选题新颖、内容前沿,为与会者带去了精彩的科研分享。本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梁军利护士长、江苏省肿瘤医院程芳护士长共同担任主持。
优秀论文交流
梁军利护士长和程芳护士长担任口头发言主持
在“南粤论剑•羊城争巅”辩论赛环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盈护士长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中英护士长担任主持。陆宇晗主任、骆惠玉主任、王翠玲主任、孟爱凤主任、王国蓉主任和张曦主任共同担任点评嘉宾。辩题为“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是否可以下床活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方)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反方)双方团队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辩论内容、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证据,到服装仪表、气势口号,再到竞赛规则、现场布置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现场双方辩友围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是否可以下床活动”展开精彩激烈的辩论,选手们引用国内外指南为依据,论点反驳、旁征博引,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现场辩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氛围热烈,为参会嘉宾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激辩之景,将本次分会场再次推向高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荣获团体一等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荣获团体二等奖。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二辩选手李佳、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一辩选手张庆芬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因为疫情原因,原计划在肿瘤护理青年委员会分会场进行的“终末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辩论赛临时取消,特别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方)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反方)颁发“锋芒未露 敛翼待时”奖以感谢双方的八位辩手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的认真、努力和付出!
王盈护士长和黄中英护士长担任辩论赛主持
辩论赛现场一
辩论赛现场二
陆宇晗主任现场点评
孟爱凤主任现场点评
王国蓉主任现场点评
随后的颁奖环节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丽燕护士长担任主持。陆宇晗主任、骆惠玉主任、王翠玲主任、孟爱凤主任、王国蓉主任、张曦主任为优秀论文讲者颁发荣誉证书。强万敏主任为辩论赛团体一等奖获奖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颁发荣誉证书;康琳主任为辩论赛团体二等奖获奖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颁发荣誉证书;陆宇晗主任为李佳和张庆芬两位最佳辩手颁发证书。强万敏主任代表青年委员会特别为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颁发“锋芒未露 敛翼待时”奖。
张丽燕护士长担任颁奖环节主持
优秀论文颁奖
强万敏主任为辩论赛团体一等奖颁奖
康琳主任为辩论赛团体二等奖颁奖
陆宇晗主任为李佳、张庆芬颁发最佳辩手奖
强万敏主任颁发“锋芒未露 敛翼待时”奖
最后,强万敏主任进行总结,她首先代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再次向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向东道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覃惠英主任和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为分会场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本届分会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充满活力、创新精神及学科影响力的学术盛宴。同时寄语各位参会青年学者在此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间成为追求肿瘤护理事业旅途中一路同行的伙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