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钱朝南教授:肿瘤微环境的今生


专家介绍


一、专委会的工作进展

肿瘤微环境专委会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得到了全体委员和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专家教授们出谋划策,在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及科普宣传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组织建设:

2019年8月专委会成立时,共有委员95人,2020年增补委员4人,目前共99人,覆盖全国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9年10月专委会在青岛组建了青年委员会,王平教授任青委会主委,目前共有青年委员72人,覆盖全国1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专委会积极发展会员,目前专委会会员已达1526人,较成立之初增长超过50%。

学术活动:

专委会积极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在2019年8月成立之时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并于10月在青岛主办《2019 全国肿瘤精准医学与微环境大会暨第五届泰山学者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协办《2019 鼻咽癌广州高峰论坛》。2020年的疫情导致了一些学术活动无法如期举行,但我们迄今已经主办了2场学术会议,分别是2020年1月在天津举办的《2019-2020 第三届环渤海高峰论坛》及2020年8月在青岛举办的《2020 全国肿瘤精准医学与微环境大会》。2020年11月份的肿瘤微环境第二届学术年会更是群星闪烁值得期待。

专委会突破了传统的杂志出版形式,于2020年9月17日正式创建了以视频为主的官方学术期刊——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这是一份与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际期刊,40多位编委会成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新加坡、韩国。

科普宣传工作:

专委会大力推动科普工作,让更多老百姓或癌症患者了解肿瘤常识及早诊早治理念。2019-2020年,专委会通过依托单位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及中国抗癌协会APP共发表27篇科普文章,其中2019年发表7篇,2020年发表20篇。这些科普文章有力推动了我国癌症防治知识的普及。

二、学科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往往决定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因此肿瘤微环境领域的研究是肿瘤学基础研究、转化研究、肿瘤预防、肿瘤治疗、患者预后评估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基石。肿瘤微环境专委会致力于创立各种平台以促进肿瘤微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肿瘤微环境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专委会在中国抗癌协会的领导下,继续推动肿瘤微环境领域的相关研究,定期开展肿瘤微环境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加强国内外肿瘤微环境专家的协作,促进肿瘤微环境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同时积极促进官方国际学术期刊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的大力发展,以视频的形式清晰而直观地展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现象,以及各种治疗的细节过程及治疗计划的三维、四维动态变化。专委会还将继续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全民防癌抗癌的认知水平,携手共克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