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CO专家访谈 | 巴一教授:肿瘤支持治疗是全程管理优化的重要体现!

肠道菌群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抗肿瘤治疗疗效,微生物组学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

访谈正文

医悦汇:您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的主任委员,请您谈谈专委会近年取得的进展?

巴一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从2018年8年17日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着以“科学支持、全程管理、专业科普”为宗旨,面向肿瘤专业人员、肿瘤患者及家属,开展强化肿瘤支持治疗的临床规范和科学研究,推动全面落实肿瘤支持治疗策略,传递最新肿瘤支持治疗资讯,持续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在过去短短的2年时间内我们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万多位医护,以及上万名患者或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完成了我国医患中支持治疗现状的调查;在全国近百家医院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邀请各个领域权威专家对支持治疗相关指南和共识开展网络培训数十次;以公众号的方式对医患共同关心话题进行科普患教等;开展了护理学组年会、青委会、标志物大会等。另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与化疗专委会携手发布了《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肿瘤化疗骨髓抑制共识》等。

医悦汇:今年CCO的大会依然以“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作为主题,您认为肿瘤支持治疗在肿瘤防治事业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肿瘤支持治疗未来发展目标是怎样的?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巴一教授:肿瘤支持治疗是与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并重的肿瘤基本治疗方法。其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证实。在抗肿瘤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最佳的支持治疗,不但可以显著降低抗肿瘤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还可以缓解患者和家属心理、精神的压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支持治疗概念相对成熟,具有完备的相关指南,诊疗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肿瘤支持治疗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虽然在支持治疗的各个领域均有一定的实践和研究,但尚未形成整体概念和体系,与姑息治疗概念常有混淆,从业人员认知和实践程度差异大,规范性有待提高,肿瘤支持远远未能满足患者需要。许多地区仍然是重治疗、轻支持,忽视支持治疗是我国肿瘤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普及,目前政府、医院领导阶层、医护,以及广大患者和家属对支持治疗的认知和需求逐渐提高,支持治疗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这种大好的形势和机遇下,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广大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未来一定能通过开展肿瘤支持治疗相关的基础、转化以及前瞻性临床相关科学研究,进而制定出适合我国肿瘤患者自身情况的支持治疗指南、共识、规范、临床路径等,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最大的帮助。肿瘤支持治疗不仅仅是肿瘤终末期的姑息治疗,是包括从肿瘤诊断开始到肿瘤结束,甚至包括对肿瘤家庭照料者等的系列支持与治疗,其内容极其丰富,蕴涵躯体症状、合并症、心理、精神、社会、灵性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支持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朝着精准、全程、个体化的方向努力;另外,肿瘤支持治疗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整合医学的一个典型范例,目前的支持治疗大多停留在独立诊疗模式上,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多学科协作的整合诊疗模式;最后,因为医疗资源的分布及地区经济差异,目前支持治疗大多集中在大型三甲和肿瘤专科医院中,这给医院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未来工作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普及肿瘤支持治疗的观念和知识,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的金字塔型三级诊疗模式。

总之,肿瘤支持治疗是临床肿瘤学实践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支持治疗,是一种旨在进一步优化肿瘤患者全程管理、全症状控制的目标,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各种肿瘤相关症状及抗肿瘤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医学的飞速发展,肿瘤支持治疗逐渐得到重视。相信,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带领下,在全国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肿瘤支持治疗必将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从而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