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CO专家访谈 | 廖勇教授:大咖齐聚,共话肿瘤代谢热点问题

2020CCO肿瘤代谢分会场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生酮治疗在肿瘤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与实施方案、肿瘤的氧化还原代谢、脂质代谢、免疫代谢、以及代谢药物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造等。

会议上半场围绕生酮治疗在肿瘤中的应用,生酮饮食是一种特殊营养结构(高脂低糖适量蛋白质)的配方饮食,常被用于治疗顽固性癫痫、肥胖症以及癌症。生酮饮食对人体的影响广泛且复杂,研究生酮饮食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如何影响人体的代谢过程和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为通过饮食治疗各类代谢性疾病以及癌症提供新的思路。

为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李文斌教授首先介绍生酮治疗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进展。胶质瘤是生酮饮食最有希望突破的一种肿瘤类型。由于IDH1/2突变和c-myc活化在胶质瘤中普遍存在,已有一些临床研究(尽管循证医学证据不高)提示生酮饮食和替莫唑胺、放疗等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有协同作用,同时替莫唑胺的使用也会诱导胶质瘤的糖代谢发生改变。通过生酮饮食同时添加中链脂肪酸或者酮酯类的药物,有利于提高血酮水平,包括β-羟丁酸,而β-羟丁酸对多种信号通路、表观修饰酶类如HDAC等的调控作用;此外,酮体对钙离子泵,囊泡转运等的影响可能也是生酮饮食治疗胶质瘤有效性的生物学基础。

在生酮治疗的分子机制方面,已有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可以改变肿瘤细胞及其周边微环境的糖脂代谢状态并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但生酮饮食调控糖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洪尚宇教授重点介绍他们团队在生酮饮食与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洪教授从生酮饮食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出发,展示他们发现的生酮饮食对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结构蛋白Cavin1的表达影响,及其与血糖和糖原代谢异常的关联。

此外,血窦内皮细胞上的窗孔结构在衰老、营养状况(过度饮食、饥饿)或疾病(肝硬化、癌症)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调节窗孔结构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因此,洪教授进一步阐述Cavin1通过影响RhoA-ROCK2-LIMK-Cofilin信号通路调控血窦内皮细胞上窗孔形成,影响血管与组织之间物质与信号交换的新发现。洪教授团队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生酮饮食调控糖脂代谢的又一分子机制,并为生酮饮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的江波教授集中讨论生酮饮食对代谢综合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的调控作用,对多中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江教授及其团队前期开展的生酮治疗临床研究工作,已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获得了第一手的临床数据,并在此次讲座中分享其团队在全国开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

在下半场的讲座,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李咏生教授的演讲聚焦肿瘤免疫代谢与肿瘤免疫治疗。李教授的演讲从脂质代谢入手,展示其团队近期在肿瘤免疫微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构成肿瘤免疫微环境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李教授团队发现脂肪酸代谢能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改变,通过对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DSCs中RIPK3的表达调控,影响NF-κB/COX-2/PGE2轴的活化,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通过前列腺素E-2 (PGE2)对cAMP-PKA-CREB活化,抑制MDSC中的RIPK3表达,并进一步形成RIPK3-PGE2环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MDSC浸润增多,促进肿瘤的发生,另外,李教授团队还发现STIM1是控制肝细胞癌发生和转移的代谢检查点。STIM1在肿瘤侵袭边缘显著下调,通过SOCE/CaMKII/AKT/GSK3信号调节Snail1。STIM1的缺失可减少肝细胞的糖酵解和脂肪生成,激活LKB1/AMPK依赖性分解代谢的脂肪酸氧化(FAO)途径。

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张灏教授的演讲从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与肿瘤的关系开始,介绍代谢药物二甲双胍在杀伤病人肿瘤细胞前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造机制。张教授团队通过一项2期临床试验对募集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术前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并分析术后获取的肿瘤标本,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对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影响,但可以使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往抗癌方向重编程,增加了肿瘤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比例,促进CD11c+增加与CD163+减少。张教授团队通过建立4NQO诱导的食管鳞癌小鼠模型对上述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机制研究,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的短期处理能促进AMPK活化,抑制STAT3活化,进而改变CD8+ T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激活巨噬细胞吞噬食管鳞癌细胞的能力,最终实现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逆转。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低剂量二甲双胍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的机制,并为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中山大学医学院的黄蓬教授系统介绍其团队多年来在肿瘤氧化还原代谢失调的基础研究成果,及其在肿瘤治疗、药物耐受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最后,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栏目集中介绍一些代谢组学研究相关的最新技术及其应用,对感兴趣肿瘤代谢研究的青年医生与研究生是不容错过技术大餐与现场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