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CO专家访谈 | 周琦教授:肿瘤内分泌——新起点,新里程!

宫颈癌是发病率高,有病因预防,多手段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的疾病,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不均衡,在宫颈癌诊治更有其鲜明的特点。

访谈正文

医悦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恭喜您当选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请您谈谈该专委会成立后将承担哪些责任与使命?

周琦教授:为肿瘤内分泌临床、科研的规范化与创新性搭建广阔平台,促进临床研究和转化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涵养领域专家,产出重大成果,建设学术高地,助力肿瘤内分泌相关性疾病临床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发挥学术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团结肿瘤内分泌相关领域工作者,增进肿瘤、内分泌、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互联互通,带动学科交叉、促进合作共赢,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开展国内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推进肿瘤内分泌相关疾病综合性、规范化治疗。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推广先进诊疗模式,帮助基层医生多视角、零距离共享肿瘤内分泌诊疗新进展、新成果,推动前沿理念和技术在肿瘤一线预防与诊疗工作中的发展与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与战胜癌症的手段,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医悦汇:专委会成立后将开展哪些工作?对于专委会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设想?

周琦教授:专委会成立后,首先将开展组织建设工作,包括:

①组织完善专委会学会相关职责及管理制度,壮大学会组织,继续扩大委员和发展会员,在2020年工作中拟发展60名以上委员。

②召开专业委员会常委会议1-2次,部署、总结专业委员会工作,讨论专科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

其次,将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及继续教育,包括:

①每季度组织学术活动一次;

②每季度专委会委员集中活动一次;

③专委会一年组织内部论文交流一次;

④选择优秀专题内容,开展“讲座+实操”有机融合的示范性培训工作。

此外,还将不断推进规范化诊疗,扩大影响,增强凝聚力,开展市场调查,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并不断开展科普教育等工作。

医悦汇:目前肿瘤内分泌学科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面临着哪些挑战?

周琦教授:肿瘤与内分泌学科本就联系密切,近年来,与肿瘤相关的内分泌代谢方面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范围涉及既往多个传统学科。肿瘤内分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的进展,产生了大量的转化医学成果。

2020年5月29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成功召开,对肿瘤内分泌概念、业务范围进行界定。同年9月,《遗传性妇科肿瘤高风险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0)》的发布让肿瘤内分泌学有了自己的权威指南,推进遗传性妇科肿瘤高风险患者的筛查、预防与治疗,为高风险患者制定生殖计划和降风险手术后的内分泌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对遗传性妇科肿瘤的临床管理流程及其注意事项提供优化处理原则,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内分泌领域的发展。今天,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顺利召开,这是在肿瘤相关学会中成立的第一个肿瘤内分泌学专业学术组织,为肿瘤与内分泌及其他相关学科间正式建立沟通桥梁,使其相互协作关系愈加紧密,使肿瘤内分泌的学科概念和范围更加充实和宽广,预示着肿瘤内分泌学科新里程的开启。当然肿瘤内分泌学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肿瘤内分泌规范化诊疗尚待推广、多学科联合研究亟待加强等。

医悦汇:请您对肿瘤内分泌学科的发展作一展望!

周琦教授:肿瘤与内分泌系统存在复杂而又密切的联系,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是肿瘤领域的重要进展,肿瘤治疗的内分泌代谢性并发症是当前肿瘤临床医学治疗的热点问题。成立肿瘤内分泌学科,尝试结合肿瘤学科、内分泌学科进展和各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肿瘤与内分泌之间的关系,重视内分泌肿瘤的规范化诊治和肿瘤内分泌代谢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对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推进肿瘤的内分泌精准治疗研究,从而为预防乃至于根治肿瘤开辟新的途径,为未来的临床肿瘤防治带来优效简单实用的武器。

肿瘤内分泌相关性学科的交流合作在实践工作中存在已久,并有越来越密切的趋势,但长久以来的合作模式主要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以某个项目为基础,依靠主要研究者邀请其他学科加入项目的方式开展工作,没有一个综合整合资源的平台。现建设发展肿瘤内分泌专委会,搭建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平台,组织肿瘤内分泌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对各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进行分享,有利于以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合作,增进多学科资源互通,优化临床研究资源整合,推动一系列肿瘤内分泌新技术、新成果涌现,为肿瘤防治开辟新方向。